色吧欧美-色吧五月婷婷-色吧亚洲欧美另类-色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茶文化 /  茶與文學 /  金井香茶

金井香茶

細細的綠,齊齊的綠,有旋律的綠,有筆觸的綠,山山坡坡,嶺嶺坳坳,清一色的綠,撼天動地,波瀾壯闊的綠。萬綠叢中有著一抹粉紅,像新荷一般鮮嫩。這里就是長沙縣金井茶場新近“長出”的廠房。廠長叫周長樹,板寸頭,略顯清瘦,看去有如綠茶掩映的紅土那樣敦厚。采訪他,我們自然談到“茶經”:

中國是茶的故鄉。西方人最初了解中國,就是通過茶與瓷器實現的,并把茶稱之為“東方贈與西方最有利之物”。神農氏發現茶的功效,距今已是四五千年了。炎帝陵寢在湘東,敢莫茶業也就發端于此處?

俗話說,好茶要好水,好水泡好茶,我們金井就是。地以井傳,鎮以井名。金井河對岸的碼頭上,存古井一口,水清可鑒,其味甘甜,為老街附近居民惟一飲用水源。大旱年隨汲隨滿,洪澇時不濁不污。相傳明初洪武年間,有江西孫某,舉家遷徙,來到長沙,在長平瀏交界的大埠嶺下安家。孫老爹每日清晨出門放牛,經常發現河邊有一襲紗幕,氤氳縹緲,若有若無,定睛一看,原是一股紫氣,從一叢茶樹間升起,繚繞其上。便與兒子一道,刨去荒草,剔除荊棘,小心翼翼將茶移植到新開的山土上。說也奇怪,那茶就栽就長。看那芽葉鮮嫩可愛,老爹將它摘下,卻又隨摘隨發。再到原長茶處,仔細觀察,發現有一泉眼,不斷冒出水花。深挖數尺,有一石板,揭開一看,水底浮起一只金鴨,祥光閃閃,叫聲嘎嘎。蹼底泉眼,涌流不息。倏忽金鴨不見,泉涌如柱。父子驚異不已,備覺神奇。商議修成一口水井,供村人飲用。井沿青石護砌,堅固美觀,還在一側豎立石碑,鐫刻“金井”二字。井水泡茶,茶尤香冽,略成金色。金井之名由是而始,金鴨不再浮出水面,“金茶”之名卻以井傳。

長沙有文獻記載的茶葉栽培始于西漢。唐代,飲茶已為時尚,潭州刺史張渭有“飲茶勝飲酒”的詩句。宋代,湘茶年產以百萬斤計,長沙為主要產地。商品茶分仙芝、玉津、先春、綠芽之類26等。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赫然記載:“楚之茶,則在湖南之白露,長沙之鐵色。”清朝同治光緒年間,紅茶蔚然發展,遠涉重洋,暢銷海外。金井和相臨的高橋一帶,茶商云集,民間盛傳“四十八條秤”,亦即茶莊48家。每年用薄楓木板包裝好運往漢口,再遠銷國外的紅茶在600噸左右。

說話間,周廠長給我泡了一杯“金茶”——這是金井茶廠今春的新茶。立刻,屋子里茗馨彌漫,茶韻悠長,我啜上一口,只覺芳透心脾,神清氣爽。

湘茶船載下南京,

來自金井小地名。

金井河邊采茶妹,

巧手采出碧山青,

好似織女下天庭。

一陣激越高亢的山歌飛來,把我們引向廠外萬畝茶園。疊疊層層綠滿坡,一群穿紅著艷的姑娘,正在山頭上采摘開春第一茬香茶。比滿筐嫩葉還多還水靈的山歌,就是那位最出眾的漂亮山妹子的拿手好戲。周廠長向我介紹,這邊是創造小區畝產1142斤干茶之最的速生密植栽培,那邊是良種茶苗無性繁殖。隨著他的講述,我仿佛看到,眼前這一排排、一壟壟、一坡坡、一山山新綠中,紛紛疊印出了金井茶廠的國內綠色食品認證,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和有機食品認證,國際國內農博會、鄉鎮企業博覽會金獎,省著名商標,全省第一個優質品牌茶出口基地……

“我勸郎來要作春,春光一刻值千金……”又一支靈雀子一樣撩人的山歌飛來。周廠長豪情滿懷,向我展示他的訂單農業:“今年計劃帶動9000戶,茶農人均增收300元……”

置身于茶山綠海中,延綿不盡的緩丘低坡,就像連天涌起的綠色浪頭,推波助瀾,奔涌不息。這綠色綠得清純,綠得精粹,綠得醇香,綠得超拔,我都覺得自己化作了一縷茶香,要被這香浪吞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