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北的武夷山,奇秀甲于東南。“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的溝壑溪折處,爛石礫壤上,生長著厚重的武夷巖茶,有“巖巖有茶,非巖不茶”之說。武夷巖茶是中國傳統名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獨具巖韻(巖骨花香)品質特征,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尤以大紅袍最為著名。
武夷巖茶做工講究、工藝繁復、品種眾多、風格不一、產地差異大,深受消費者關注,且市場價格相差甚遠。那么,一杯好武夷巖茶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是否有可用以衡量的標準呢?我們對武夷巖茶的植、產、供、銷,均進行了認真調查研究、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一杯好武夷巖茶的五大標準:第一、核心小產區;第二、手工碳焙;第三、隔年陳;第四、專業團隊;第五、性價比。
1、核心小產區
立地環境對于一杯好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武夷茶區作為中國茶葉的著名小產區,聲名遠播。而一杯好的武夷巖茶,自然會在武夷小產區中更進一步講究核心小產區的原料出產。
在標準GB/T18745-2006規定中,只要是在武夷山市所轄行政區域中產出之茶品,均屬于武夷巖茶范疇。武夷巖茶有正巖、半巖、洲茶的傳統區分習慣,盡管這類劃分可能在不同時間有所差異,但不變的是,作為中國茶葉著名小產區的武夷山茶區,良好的立地環境,獨特的地理、植被、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構成了產出好茶的基礎,武夷山的山水之奇,造就了武夷茶,也造就了武夷巖茶“巖巖有茶,非巖不茶”的風骨與氣韻,也成就了武夷巖茶在中國茶葉中的重要地位。也即,武夷山核心小產區的出產,是好茶原料來源的重要保障。不過,我們無需言必稱“三坑兩澗”——畢竟這是屬于非常珍稀難得了。
2、手工炭焙
焙火是武夷茶制作的關鍵環節,而手工碳焙則講究對于焙火程度與手法的靈活而精準的拿捏與把握。
武夷巖茶的制作加工過程精細考究,其中,焙火工藝對于其獨特品質的形成至為重要。而不同的焙火方式中,以傳統的手工炭焙最受推崇,其過程復雜,技術含量高,是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中重要的工序部分。手工碳焙對經驗技術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數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掌握。而富有經驗的制茶技師的手工碳焙,是武夷巖茶呈現巖骨花香和雋永風神的重要一環。
烏龍茶生產的做青過程,也是決定巖茶品質的重要工序。但繁復的炭焙工藝目前為武夷巖茶加工獨有:在炭火參與的巖茶加工過程中,形成了武夷巖茶特別的品質特征。其香氣、口感、韻味都在炭焙過程中不斷的豐滿、完善、融合和升華。所以,制茶人在形容焙火重要性時經常講:“三分做七分焙”。
隨著時代發展,工業化、自動化的焙火工藝理論上而言可趨向達到與手工同等的制作要求和水準,但實際上目前實踐中仍然與“看茶做茶”和“看茶焙火”的靈活拿捏把握還是有不小的距離。而對于高端、優質、稀少的精品茶來說,手工焙火可針對茶的特點靈活把握,其精細程度是目前機器尚無法替代的。因此,手工炭焙工藝對于高品質武夷巖茶來說,依舊是不可或缺的。
3、隔年陳
隔年陳放,有兩個好處,一是退火,二是醇化。
經過焙火的武夷巖茶,需要相當的時間退火,以獲得最佳的品飲效果。經過適當退火的巖茶,飲用后不上火,溫和養胃;茶香、火香徹底的融合,茶香持久,優雅內斂;茶性溫和不寒不涼;茶湯也更加綿滑柔順,醇美迷人。有清人周亮工的《閩茶曲》詩為證:
雨前雖好但嫌新,火氣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
4、專業團隊
制茶技師對于制茶而言非常重要,但一款好產品的呈現,僅有一兩位制茶技師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多元結構的專業團隊高效協作。
武夷巖茶傳統手工制法有13道工序:曬青、晾青、做青(包括搖青和靜置)、炒青、揉捻、復炒、復揉、毛火、扇簸、攤放、揀剔、足火、燉火。每個工藝流程,都有很高的要求和很高的專業性,每個環節都需要相當專業的茶師。同時,茶園的管理和山場的維護,也需要相對有經驗的人員完成。祥源茶為給消費者提供優質正宗的武夷巖茶產品,注重專業團隊的合力,選取了業內優秀的種茶、制茶團隊,形成合力保障前端質量品質。
5、性價比
武夷巖茶以其卓越品質和聲望,目前已經形成了相對較高的市場價值認知,相對其他茶葉品類而言總體價格不算低。究其原因有很多:品質優異、產區產量有限、制成率較低(大體10斤鮮葉制1斤成品茶,其他茶葉通常是4斤鮮葉制1斤毛茶)、加工生產周期長風險大、人工費用高等。
由于武夷巖茶的品種差異、產地差異、加工水平不一,每市斤價格從幾百元到十幾萬甚至數十萬不等。已知的品種300余,常見的商品品種32個,再加上一個山場一個價位。這樣的立體產品結構最終決定了單價的廣泛區間。其間也不乏魚龍混雜,濫竽充數者。
但不管如何,在目前現有的市場價值認知的基礎上,我們還是應該講究一款產品的良好消費價值。如果一款產品的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消費價值低下,那又怎能稱得上一款好產品呢?畢竟,當我們面向消費者談論產品的好的時候,我們不應該拋開好的消費價值,好的性價比應該是題中應有之義。
對于以上五個標準的綜合總體考量,是在武夷巖茶的國家法定標準之外,對一款好武夷巖茶進行探究的評價體系。以上五個標準的綜合評分的高低,可用來作為區分一款茶品是好還是普普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