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松柏茶區海拔高度約500公尺,位于南投縣名間,是臺灣早期主要烏龍茶產地之一。此區的烏龍茶以機械采收為主,量大,講究制作的過程及設備,茶葉本質較清香淡甘。2、凍頂茶區海拔高度約900公尺,位于南投縣鹿谷...
產地原產地在臺灣南投縣的鹿谷鄉,主要是以青心烏龍為原料制成的半發酵茶。傳統上,其發酵程度在35-50%左右。制茶過程獨特之處在于:烘干後,需再重復以布包成球狀揉捻茶葉,使茶成半發酵半球狀,稱為布揉制茶或...
東方美人茶原稱膨風茶(「膨風」是臺灣俚語「吹?!怪猓?,相傳早期有一茶農因茶園受蟲害侵食,不甘損失,乃挑至城中販售,沒想到竟因風味特殊而大受歡迎,回鄉后向鄉人提及此事,竟被指為吹牛,從此膨風茶之名不脛而...
清朝后期的臺灣,茶葉是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品,也促進了臺灣北部的發展,將產業重心從原本的南部移轉到了北部,對后來臺灣文化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臺灣早有野生茶,根據諸羅縣志(1717年)記載:“臺灣中南部地方,海拔...
臺灣烏龍茶,產于新北市文山區(原臺北縣文山),首次于1865年由淡水輸出。因其外形優美,披滿白毫,又稱“白毫烏龍”,具有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積熱等功效。其成品主要經過日光或加溫萎凋、室內萎凋(靜置與...
臺灣烏龍茶源于福建,但是福建烏龍茶的制茶工藝傳到臺灣后有所改變,依據發酵程度和工藝流程的區別可分為:輕發酵的文山型包種茶和凍頂型包種茶;重發酵的臺灣烏龍茶。烏龍茶是臺灣茶業發展的肇基者,臺灣的植...
臺灣烏龍的演變烏龍茶是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后。據福建《安溪縣志》記載:“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發明烏龍茶做法,以后傳入閩北和臺灣?!绷頁妨峡甲C,1862年福州即...
據《沅陵縣志》記載:“官莊介亭毛尖,唐代盛行,清乾隆時期作為貢品”?!肮偾f毛尖”早時為曬青綠茶,直到近代才由曬青改為烘青。相傳1927年“湘西王”的參謀龔石如,在官莊開了一個“西南茶葉店”,為了爭奪市...
牛抵茶是漢族茶農創制于唐代,屬于湖南全省審評確定的名茶之一,屬于綠茶。它既保持傳統茶的特點,又具有新的風格。它的芽頭肥實,外形條索緊潔,銀毫顯露,色澤翠綠光潤,肉質香氣高,滋味醇爽,湯色碧綠,葉底黃綠?!?..
烏龍茶是臺灣茶業的支柱,源自中國福建,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以青心烏龍和凍頂烏龍茶享譽茶界,現在更加大發展高山烏龍,茶業給臺灣的農業帶來巨大的拓展空間,經濟前景十分良好。發展歷史臺灣烏龍茶源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