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茶有講究 買茶時要注意什么?
1月21日訊:說說茶事,聊聊茶人,品品好茶,閑暇之余,我們一起來這里放松一下,聊聊每周的新鮮茶事,吹吹行業里真實存在的那股流行風。上周的買茶帖子在本周刊發布之后,引起了眾多茶友的共鳴。如何挑選優質好茶?該到什么樣的茶葉店買茶?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外包裝下,送什么樣的茶才既體面又實在……對于茶禮方面的困惑,有的茶友向記者大吐苦水,有的則毫不吝嗇地分享他們的買茶經。
工商提醒 買茶需貨比三家
為了給大伙兒的購茶消費提個醒,近日記者專門走訪了工商部門。不過,令人欣喜,又難免有所困惑的是,工商部門所接受的投訴案例中鮮有買茶方面的糾紛案例。據豐澤區工商部門的一相關負責人士介紹,在泉州,買茶多是托關系,找熟人購買,因此,即使出現購茶方面的糾紛,往往私下就解決了。
不過,他認為,目前泉州大大小小的茶葉店很多,除了一些品牌茶葉店已開始通過價格標簽或是包裝上印上相關標志進行價格區分之外,小茶店的價格往往是由商家說了算。這樣的情況,容易出現同一泡茶多種價格的現象,損害消費者利益。
因此,在價格缺乏統一標準的情況下,他提醒消費者在買茶時,要貨比三家。
資深茶人 幾大購茶法則
作為資深茶人,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名優茶專家評審會委員沈添土先生也向記者透露了他的買茶經。他認為,由于茶葉市場良莠不齊,消費者往往霧里看花,不知如何選購質價相符的產品。對于節前購茶者,他提供了以下買茶建議:
一、就近不就遠。買自己喜歡的、熟悉的茶類及品種、品牌是最好的選擇。沒有把握、不熟悉、陌生的盡量少買,而且要買的話最好從低價位入手。
二、就低不就高,也就是性價比。同樣價格比質量,同等質量比價格。兩種不同價格的茶對比,如果覺得感覺差不多,那就跟著感覺走,買價格低的。
三、買專不買雜。就是買專業制造商或經銷商的,有牌子的,有QS認證的,有明碼標價的原產地產品。認牌購茶已經成為消費新趨勢。對沒有注冊商標、沒有生產廠家、沒有生產日期等明示或來路不明的茶葉盡量回避。請記住:以次充好和衛生安全是最主要問題。
四、買對不買貴。定位是自己喝的還是送人的,受禮人的愛好如何,選擇最實惠的方法。貴的不一定最好,合適的才是最好的。高檔禮品往往是“買的人不知道滋味,喝的人不知道價格”,品牌比品質重要,更要綜合考慮,以避免花錢又沒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