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著這杯霧氣氤氳的綠茶,吹開上面的浮霧,審視著那些如劍似針般的茶葉慢慢在杯中舒展、跳躍,我有一種進入春天生機勃勃的茶園的感覺。茶水由透明變為淡綠,呈現出一種春水的情愫;自然的清香隨著氤氳的霧氣一縷一縷地沁人心脾,擴散在我獨立一統的書屋之內;茶葉歡悅地舒展,漸近沉寂,一片片達到脫離母體之前那種自然生長的狀態。我于是就有些沉醉,伴隨著還有一種莫名的激動。品一口香茶,吐一口郁悒之氣,好舒服好愜意啊,于是,心就在這一刻卸下,身子也在這一刻放松。
塵世喧囂,繁華人間,各種誘惑紛至沓來。在這困頓的浮華世間,最能凈化心靈的除了書與音樂之外,恐怕就只有一杯好茶了。誠然,如今各類高檔飲品數不勝數,包裝艷麗堂皇,無不誘惑著我們的感官,可較之綠茶又有哪一種飲料可與它清醇、自然的口感相匹敵呢?外表再精美,多喝幾回也就膩了,豈有茶的清淡與馨香入心入口?喝茶與喝飲料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感受、兩種心態,體現出不同的層次與品位、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時代風尚。
茶要喝一種心境,一種氣氛。在蟲兒淺吟低唱的夏夜,一手執壺,一手翻書,雖身處喧囂凡塵,面對酷暑炎熱,而心底也就能多一份清爽與安寧;在深秋,月明星稀的午夜時分,螢火蟲穿梭于草木之間,若得二三知已,于桂花樹下,青石作案,臨風把盞,賞月品茗,那情趣自然是逍遙快樂無比,還會有什么煩惱可言?冬夜寒窗,卷簾之內,泡一壺熱茶,更兼紅袖添香,于小火爐旁邊輕酌慢飲,聽室外雪落梅枝、風拍竹葉之聲不絕于耳,那可是凡人過的日子?而在春季,綿綿細雨,昏昏沉沉難見日光,乍暖還寒最讓人倦怠困乏,更易生感傷閑愁,這時,一杯清茶入口,即可解悶解乏,頓覺心曠神怡,精力倍增。難怪古人說:茶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茶應該是一種靈氣之物,善飲者,能催人成熟、寬容,使人高尚,不浮躁。回到從前的日子,我獨自在山中執教,年年歲歲,朝朝每每,除了十幾個八、九歲的小學生就是滿眼的青山草木,苦守一座形影相吊的寒山古廟,若是現在,那種孤苦伶仃的日子怕是無法忍受,但我尚能自娛自樂。泡杯苦茶,遠看頭上云卷云舒,近觀庭前花開花落,與林中鶯鶯燕燕、花間蜂蜂蝶蝶共苦樂,看開一切,不攀比,不急躁,生活在自己的境界里,那生活自然也就妙不可言。歲月無敵,如今兩鬢漸蒼,而喝茶的情懷卻使我心態日益年輕。生活中常有風雨,人生中時有失意,常捧一壺清茶在手,品品那味道,想想從前那窘迫的日子,對未來的生活就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氣。
因為不抽煙,我每日三餐之后,必泡一杯熱茶,甚至睡覺前也要喝上一杯,否則就難入眠。至于上班,茶更是必不可少,幾乎達到杯不離手、手不離杯的程度。我坐辦公室,自然不會有那種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清閑,面對的常常是冗務瑣事、文山會海。于手忙腳亂或心煩意惱之時,茶就成了我的鎮靜劑、興奮劑。有茶,心就能從容;有茶,工作就能有條不紊、忙而不亂;有茶,運籌就能心平氣和、精力旺盛。
遇到雙休日或法定節日,茶更是我形影不離的益友。抽空幫妻做一點家務,或給女兒們講一段故事,或去陽臺蒔弄一下花卉盆景,略給妻小一個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的表現,然后,便備上一瓶上好的開水,走進書房,沏一壺好茶,放一段輕音樂,調出一點柔和的燈光,享受家庭帶給我的寬松、溫馨與獨處一室的寧靜、雅趣。想讀書則讀書,能寫作便寫作,不能讀書與寫作就專心致志地品茶聽歌,隨心所欲,讓身心盡量地放松、自如。
喝茶已成為我的一種特別嗜好,今后大概也不會有別的什么可以取代。我喝茶,最愛的是綠茶,多以家鄉保康縣所產的松針茶為主。中國十大名茶,綠茶占了五種,我無口福,僅喝過龍井一種,平時喝的全是家鄉特產。如今茶業興旺,市場競爭也激烈,制茶技術越來越精湛,好茶之多,不勝枚舉,而名茶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就如保康綠茶來說,就有松針、銀劍、蓮花、毛尖、炒青五類,還有菊花新品種。所謂菊花茶,就是選擇上等芽茶,用細線扎緊,壓成餅狀、烘干,用開水沖泡后,茶在杯中漸漸伸展,最后伸展為一朵盛開的菊花,可觀可品,甚為賞心悅目。保康綠茶在連續5屆中國品茶博覽會上,均奪得金牌和銀牌,令中外專家嘩然,成為繼龍井之后的又一馳名品牌。保康綠茶均以“綠生”、“有機茶”冠名。我常喝保康綠茶,幾近成癖。非我王婆賣瓜,保康綠茶的確是集中了西湖龍井、太湖碧螺春、福建鐵觀音等著名綠茶的優點于一身。這“松針”,顧名思義,屬茶中極品,采摘極為講究,曾有唯二八少女方可采摘之說,如今采摘雖不一定非二八少女不可,但必是精細之人,自然是女子為好。早晨日出即采,云開霧散一段時間為最佳采期,采摘時需凝神屏氣,兩指輕揀,微微用力,取新芽一片,最多不得超過一芽一葉,帶露送鍋揉炒。制作過程極為嚴謹,稍有不慎,就會影響茶質。能為名茶,其來歷頗為不凡。保康綠茶的價格較為合理,憑我的收入還買得起。每年必在清明谷雨之間,購得五六斤,置于冰箱冷凍室,供我四季受用。這樣凍藏,往往陳茶接新茶,而茶質基本不變,四季都有春茶的感覺。古人飲茶,講究茶具,我但求茶質,色香味形俱佳即可。友人送我一套紫砂茶壺,上有兩句詩:“雨過琴書潤,風來翰墨香”,儒雅古樸,甚愛。但這紫砂壺也有弊端,不透明,泡一壺好茶,知其味不知其色,覺其香不覺其形,終為一憾,只好作為書房的裝飾,偶爾把玩。我平時喜用一只普通玻璃亮杯,可攜帶,又有透明度,方便簡潔。想我那松針綠茶,白毫披露,如利劍,似青針,泡在杯中,晶瑩剔透,形美如蘭花初錠,色綠似碧玉沉水,香郁像春風送馥,入居室可孤芳自賞,出庭堂令眾人嘉許乍舌,一杯茶而榮獲全方位的享受,何其快哉!
飲茶在中國,已成為一種文化,淵遠而流長,歷朝歷代,唯有飲者留其名,出現過無數品茶的高人雅士,至于紅塵中蕓蕓眾生,又都是凡夫俗子勞心勞力者,哪有專門心思因飲茶而落一個千古流芳的美名,只以解渴消乏清心爽身為快事。古往今來,詠茶的詩詞頗多,或遣興,或抒懷,或唱和,或借茶言志、言情、言愁、言憤,以表達各人的情趣心志,而我比較欣賞的卻是今人趙樸初的一首五言絕句:“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石千偈,不如吃茶去。”難得浮生半日閑,沏一壺好茶,可吃可品,可把玩可牛飲,至于其它冗務俗事盡可暫放腦后,只管去享受那份難得的清閑與心境。“不如吃茶去”,的確是生活中的至真至趣。前面縱有千里萬里的旅程,而這一路上,只要時有一杯香茶在手,永存一種輕松自由豁達淡泊的心態,難道不是一種最佳的人生?曾在賈平凹《江南游記》中讀到一幅寺院的對聯:“是命也是運也緩緩而行,為名乎為利乎坐坐再去。”茫茫人生路,坐下來干什么?我想,還是讓我們坐下來喝杯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