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吧欧美-色吧五月婷婷-色吧亚洲欧美另类-色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茶文化 /  茶與文學 /  安溪斗茶出真趣

安溪斗茶出真趣

斗茶,始于唐代,興于宋代,至清末民初斗茶發展為各類名茶的茶王賽。白居易有詩曰“青娥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嘗各斗新”,說的就是湖州顧渚山同常州唐貢山兩地紫筍茶斗新爭勝的情景。

宋代,“斗茶”已成為茶文化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活動形式,一般有三種情形:一是山間斗茶,在茶山產地加工作坊,對新制的茶進行品嘗評鑒;二是市井斗茶,販茶、嗜茶者在市井茶店里開展的招攬生意的斗茶活動;三是士族斗茶:文人雅士以及朝廷命官在閑適的風景勝地或宮廷樓閣中進行的一種高雅的茗飲方式。清代的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詩“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斗茶”。

在安溪,愛斗茶的卻不是什么名士高僧,而是制茶的能人高手、嗜茶的黎民百姓、買賣茶葉的商賈小販。每逢新茶上市,從茶農小院、茶店茶館到茶王賽場,到處可見斗茶盛景,可聞撲鼻茶香,可得茶中真趣。

安溪之所以有斗茶,源于鐵觀音得天獨厚的神韻,源于安溪人巧奪天工的制茶技藝,源于安溪人的開拓打拼精神。茶中王后鐵觀音,從片片采摘到道道工序,全憑茶農的一雙巧手一番靈性,沒有嫻熟精巧的技藝,沒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悟性,是無法制出色、香、韻俱佳的好茶。珍品、極品寥若星辰,一斤珍品茶葉賣到幾千上萬元的“天價”也就不足為奇了。

每年茶葉分四季,春茶、秋茶最佳,春茶以水取勝,秋茶以香韻占絕。一到春秋茶制作上市時,形式多樣、規模不一的“斗茶”就遍地開花。有時三五高手會聚在農家小院里斗茶,一張八仙桌,幾條長板凳,一字擺開的茶盞,幾十個茶杯列成方陣,一場自發的斗茶賽事就算開始了。茶葉入盞鏗鏘有聲,竹爐湯沸汩汩作響。滾沸的山泉高沖入盞,茶香裊裊升騰,滿院生香,在場者先細聞幽香,再品啜甘霖,小啜一口,含在嘴里,翻動舌頭,嘖嘖有聲。茶的香力韻力從齒縫直鉆心底。撩人心魄的茶香從小院里飄出來,百米之外也可以聞得到。

更正規更熱火的斗茶要數由各級政府組織的茶王賽。比賽時,來自各地的參賽者按規定數量交上一份茶葉,由組委會聘請茶專家茶藝師擔任評委,請公證人員監督公證,采用密碼審評,按外形、湯色、香韻、滋味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分,決出勝負。經過一番復雜的評審,奪得桂冠的茶王,頭戴禮帽、身著紅袍、腰扎寬綢、手捧獎杯,滿面春風地坐在茶王轎上,由數百上千人組成的彩旗隊、管樂隊、鑼鼓隊、舞獅隊,簇擁著,吹吹打打,踩街穿巷,好不威風,這一份榮耀就是舊時新科狀元也比不上。茶王不時舉起手中的金杯向路過的觀眾示意,那獎杯和

他的臉上一起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文人斗茶,其實不過是借茶斗文而已,在閑適幽雅的樓閣酒肆,借清風香露、伴明月瑤琴,在斗茶中談文論友,此番情景并不比李詩仙的“舉杯邀明月”遜色。嗜茶者更好斗茶,各自揣上一小包七克真空包裝的好茶,到辦公室或同事家中一爭高下,好茶自會博得贊許,而人以茶貴,他們當然更會樂此不疲。

今天的泉州早已一改斗酒之習,日益流行斗茶之風,讓人更覺高雅健康、親切淡泊。安溪斗茶早已不限于安溪縣內,茶王賽越鳳山、跳龍門,在廣州、上海、北京、香港、日本一路高歌,登堂亮相;茶王競標價早已是幾十萬元人民幣。今日安溪斗茶,有聲有色,有香有韻,有寧靜淡泊,也有熱鬧盛大。名為“斗茶”而實則充滿“純、雅、禮、和”的精神內涵,成為中國茶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安溪鐵觀音更是乘著斗茶長風,香飄九州,名揚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