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北京住平房的居民幾乎家家生火爐作飯、沏茶、取暖,這里介紹的是熱情的北京人待客的兩種方式。
氽水沏茶 所謂氽水沏茶,是指煮水的用具而言。這是一個高約半尺,直徑寸余,用洋鐵皮焊的罐,罐口有一長把,北京人把它叫“氽子”。在暖水瓶還是奢侈品的年代,家里來了客人,為了叫客人很快能喝上熱茶,就用氽子灌滿水,直接插到煤球爐的爐眼里,片刻水開了,就可“氽水沏茶”,招待客人。
快壺燒水 或逢紅白喜事,或遇砌墻蓋房,家中來了許多客人,怎么樣才能供上茶水?北京人有辦法,這就是快壺澆水。快壺實際上是一個有嘴帶把兒的小茶爐;壺肚子中間是上下相通的火道。燒水時,用幾塊磚把快壺架起來,底下燒著劈柴,上邊用根火筒拔著,火通過火道,很快就燒開了一大壺水。這種開水有股煙熏的味兒,所以沖茶時就不能享受那個“沏”字,只能叫“澆”。這就是快壺澆水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