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鎮江的天氣變化較大,有人稱像是一年四季“隨機播放”,小伙伴們忙著脫秋褲、洗秋褲、收秋褲,然后再找秋褲、穿秋褲……上月下旬,我市各個茶場的明前茶陸續開采,誰知一場倒春寒給春茶來了一個下馬威,這幾天連續的降雨降溫,讓不少茶場不得不停止了采摘工作。
昨天上午雨暫時停了,七里甸某茶場的200多名采茶工人正在抓緊采摘。烏牛早是我市很多茶場明前茶的重要品種,該茶場負責人戴德明告訴記者:“我們的烏牛早在下雨之前就采完了,所以影響不是很大。不過往年清明后,面向大眾消費者的中檔茶就應該大量上市了,今年可能要推遲了。以往這個時候,我們每天的產量在400斤左右,現在只有200斤。雖然這幾天工人們都在抓緊采摘,但是一下雨就只能停工。氣溫不斷下降,但是只要沒有霜凍,影響可能不是很大。關鍵要看明天凌晨,如果氣溫降到5℃以下,那影響就比較大了,今年就有可能減產。目前我們的收購價格還沒有下降,我估計中檔茶可能要到4月15日之后才會大量上市。”
但這場倒春寒,對丹徒區某茶葉合作社的影響就要大得多。負責人陳美成告訴記者:“因為下雨,采茶工人已經全部停工了。我們茶場一天的茶葉產量正常是300斤,這幾天的停工損失已經達到七八百斤。3月19日我們就已經開始采摘烏牛早了,但是這幾天溫度低,烏牛早的芽頭已經不長了,到現在還沒有采完,損失還是很大的。如果不下雨的話,我們本地的小葉茶應該大批量上市了。”對于茶葉的收購價格,陳美成則表示出了擔心,“雖然現在產量下降,但是老百姓可能并不關心,他們會覺得清明后茶葉價格就應該下降,如果我們的價格沒有下調,市場可能并不會認可。通常清明后我們的價格每斤會下調100-200元,這些損失就只能由我們自己承擔了。”
市農委園藝處長李傳德表示:“連續的下雨降溫,對我市茶場影響最大的還是早芽種,早芽種主要是生產高檔茶葉。因為早芽種上個月已經開始采摘,如果不能及時開采生產,對高檔茶的生產影響較大。”李傳德同時說道:“近期的下雨降溫對于后面的遲芽品種影響不大。在雨水充足條件下的適度降溫,放緩茶葉生長速度,反而能夠提高茶葉品質。從目前獲得信息來看,出現霜凍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茶農們應該抓緊時間搶采搶制,繼續關注天氣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