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蒙頂茶有一個凄美的傳說,古時候,在一條名叫青衣江的地方,有一條魚仙,修煉成人,貌美如花,出塵脫俗, 由于對人間的好奇,便打扮成普通農村女孩。魚仙就在附近的蒙山玩耍,不亦樂乎,居然還撿到了一些茶籽,魚仙也不知道這到底是...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廣東的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茶道形式。功夫茶器具精致,泡工獨特,飲用程式亦相當講究。這不但是他們工余飯后的一種消...
六堡茶興盛得益于廣東人從明清起,嶺南文化區域特別是廣府文化圈中,民間形成了喝飲六堡茶的習慣,直接拉動了近代六堡茶的大規模生產和運銷。說起六堡茶,大都會說起“在清朝嘉慶年間,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檳榔香...
涌溪火青歷史上在清咸豐年間(1851-1862年),年產火青曾達百余擔,其中高檔火青達20%左右。但以后至建國前夕,每況日下,瀕于絕跡。新中國的成立,使涌溪火青茶重煥生機。1955年涇縣開始恢復制作火青茶,當年并將5公斤極品寄往北...
古時涌溪有一位名叫劉金的秀才,外號羅漢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彎頭山發現一株“金銀茶”(半邊黃葉半邊白葉的茶樹),一時間劉秀才找不到炒制工具,就放入飯鍋里用猛火炒揉,制成一種茶葉,形如珍珠,狀如雪球,色澤墨綠,白毫顯露,墜盤有...
據《寧國府志》記載:“宋時涇縣有茶樹四百萬六千六百八十七株”。據考證,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關于它的來歷,當地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涌溪有一位名叫劉金的秀才,外號羅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彎頭山發現一株“金銀茶”(半邊黃...
大有來歷冠之以“雪水云綠”稱號的茶葉,來自于富春江邊的桐廬。茶葉的外觀包裝并無特異,甚至有些粗率。但是很自然地會憶起范仲淹的那首《鳩坑茶》:“瀟灑桐廬郡,春山半是茶。輕雷何好事,驚起雨前芽。”這...
安吉白片又稱“銀坑白片”,是產于浙江省天目山北麓安吉山河、山川、章村等地的半烘半炒型綠茶,由迎霜苗或者龍井43的苗種植而成,創制于1981年。白片外形“條索挺直略扁平,形似蘭花,色澤翠綠,白毫顯露”,采摘...
涌溪火青茶屬珠茶,產于安徽省涇縣城東70公里涌溪山的豐坑、盤坑、石井坑灣頭山一帶,《涇縣志》上曾描述道:“由磨盤山(今盤坑)南趨至溪溪山廣袤三十余里,多產美茶并杉木”。這一帶山高林密,谷深溪涌,云霧繚繞,花草叢生,生態條...
據《寧國府志》記載:“宋時涇縣有茶樹四百萬六千六百八十七株”。可知涇縣產茶歷史久遠。關于涌溪火青茶當地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涌溪有一位名叫劉金的秀才,外號羅漢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彎頭山發現一株“金銀茶”(半邊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