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郁榕,著名烏龍茶評茶專家
掀蓋杯、聞茶香、看茶樣……這些在他人看來應為十分簡單悠閑的評茶動作,在陳郁榕幾十年來千百遍的重復下,卻有了沉甸甸的味道。兢兢業業于茶事業幾十年,陳郁榕性格耿直豪爽,對茶葉工作任勞任怨,她的“鐵娘子”作風是圈內眾所周知的,而無論是從她四十多年來與茶結緣的年份,還是在福建茶葉界如今的知名地位,她都已是業界讓人尊敬的老字輩。
幾十年來,陳郁榕走遍福建大大小小的茶山,每座茶山都留下了她的足跡,每個茶區都出現過她的身影。為了學精評茶技術,白天,她和茶農一起扛著鋤頭上山;晚上,與茶農同吃同住。幾十年來,她默默無聞地從最苦最累的活干起,而為了弄清茶葉的一些問題,她甚至經常自費往返茶區進行實地調查。
“所有的茶葉絕活都在民間,所有的能工巧匠都在民間,所有的茶農都是我的老師。”和陳郁榕談茶,她總不忘叨念那些曾經手把手教過她茶葉技術的茶農,她對在茶行業一線的工作者總是飽含著濃濃的深情。陳郁榕說,正是這些扎扎實實掌握茶葉各種技術的民間大家,讓她學會了最好的技術,也讓她在自己人生的茶葉土壤中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陳郁榕對烏龍茶情有獨鐘,她十分熟悉烏龍茶種植、制作的所有工序,只要聞聞茶香、品品茶湯,就能確定茶的特點、產地、工藝。說起鐘愛一生的烏龍茶,陳郁榕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在生活中,她還常常為茶人的困惑支招。若是讓她評茶,陳郁榕更如入無人之境,常常顧不上溫飽,一站就是一整天。因此,紅燒大豬肉成了這個專家最愛吃的食物,為什么?“因為評茶易餓,紅燒肉最易下飯最能填飽肚子嘛!”
如今,陳郁榕從茶葉一線工作上退休兩年了,但她仍始終如一地致力于茶葉技術工作,收購、拼配茶葉都是她至今樂此不疲的事情。從茶園到工廠,她總是與基層的一線人員一起,切磋茶葉技術,正如她自己所說的,茶,早已成為融入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沒有茶,就不會有收獲的喜悅和分享的快樂。
在某個陽光的午后,擺弄家里的蘭花,泡一杯上好的烏龍茶,然后潛心于他的茶葉審評教學研究,陳郁榕安排,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她除了去享受栽種蘭花的雅趣,更會把傳播茶葉知識作為己任,把渾身的解數都傳授給下一代。桃李滿天下,讓福建的茶葉能出更多的評茶專業人才,讓行業發展得更快更好,也讓自己無怨無悔地奉獻一生。
【對話】
烏龍茶前景十分廣闊
何旌:您作為烏龍茶的國家級專家,對于福建烏龍茶的發展有何看法?
陳郁榕:福建烏龍茶是我國特種茶類之一,它和其它茶類不一樣,它具有形優色美、品種分明、特征各異、香高味醇、千姿百態的品質風格,尤其是每個品種每個味,每座山頭每個味,是我國最具有魅力的一個茶類。福建這個地方,十分適宜栽種、加工、生產烏龍茶,因此,烏龍茶是一個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的茶類。
金心怡:福建是多茶類的省份,有烏龍茶、綠茶、紅茶、白茶以及再加工茶類的花茶。目前,福建烏龍茶已成為我省產量、產值最大的茶類,并已列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它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是消費者非常喜愛的飲品。
行業迫切需要審評人才
林緯:您認為該如何培養現代的茶葉審評人才?
陳郁榕:評茶人員在茶葉行業中起了非常重要的職能作用。茶師的任務有收購、定價、拼配、質量管理、研發新產品等。市場開放后,茶葉店如雨后春筍般地遍布城市,因此茶商也迫切地需要有關評茶的技術和知識。再則,評茶技術需要長期的實踐經驗積累與沉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因此需要千百遍地重復實踐。從2002年至今,我先后舉辦了20多期的評茶人員培訓班,不斷地培養茶師,把手中的技術傳授給下一代。
金心怡:評茶技術人才既需要茶葉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更需要長期實踐經驗的積累與沉淀。培養現代評茶技術人才對于提高從業者的技藝和素質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