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茶不含咖啡堿,新茶種有待開發
一直以來,被人們飲用的茶葉中都含有有效成分咖啡堿。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一局面會被改變。不含咖啡堿的野生可可茶被成功馴化并完成試制加工,此可可茶不含咖啡堿,不用興奮神經,卻可以通過增強心肌的搏動提高工作效率。
我國的茶樹資源十分豐富,除已經廣泛栽培的茶種外,在野生茶樹資源中,已發現具有重大經濟利用價值的若干種類。山茶屬是東亞的特有屬,全屬約280余種,絕大部分分布在中國,只有30余種散見于印度、東南亞、朝鮮半島以及日本。按張宏達教授對山茶屬的分類,山茶屬內可以劃分為20個組,其中茶樹植物屬于茶組,共有32種,包括已經利用和尚未利用的茶樹,它們因具有共同的花果特征,和山茶屬的其他種類是決然不同的,茶組植物就是“真茶”植物。
人們飲茶,主要是因為茶葉中含有咖啡堿、茶多酚和茶氨酸等有效成分,如咖啡堿能興奮神經,提高工作效率;茶多酚能清除人體中的自由基,對心血管病有治療作用。一直以來,被飲用的茶葉都采自含咖啡堿的茶種。但是,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一局面會被改變。
經研究發現,茶葉中含有包括咖啡堿、可可堿、胞堿、胸堿等多種生物堿,但并非所有的茶樹植物的芽葉都含咖啡堿,也有芽葉不含咖啡堿而含其他生物堿的,如“滇緬茶”的芽葉含0.5%的可可堿,“可可茶”含4.5%的可可堿,不含咖啡堿;“苦茶”芽葉含較高的苦茶堿。
通過對“可可茶”的引種馴化和開發研究,證明它可以和目前栽培的茶樹植物一樣,作為新的栽培對象。對可可茶嘌呤堿的體內生物合成和代謝進行的同位素示蹤研究表明,可可茶在體內合成可可堿后,由于體內缺少甲基轉移酶把可可堿進一步合成咖啡堿,因而引起了可可堿的積累,這和傳統栽培茶樹中占第二位的可可堿的積累是由咖啡堿降解的結果是不同的。
此外,經實驗表明,可可茶的生物活性作用在某些方面表現出了與傳統茶不同的特性,主要是它沒有興奮神經的作用,但具有一定的強心作用,并能夠提高機體的血紅蛋白和動態耐力,具有抗疲勞的作用,可降低血清總膽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這意味著喝可可茶,不用興奮神經,卻可以通過增強心肌的搏動提高工作效率。
經過長期研究試種,目前,可可茶的引種馴化已經取得了重大成果。此外,可可茶通過現有茶葉加工方法加工后,可制作成紅茶、綠茶、烏龍茶、黃茶等茶類,在口感、風味和香氣等方面表現出了較好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