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下館子,都會比較注意就餐環境和餐具的衛生狀況,卻較少留意自己的衛生習慣。但事實上,在外就餐要確保健康,客觀條件和主觀意識都不可或缺。如果我們就餐時不注意自身細節,同樣可能惹病上身。
這種茶大多是茶場陳茶翻新時篩下的碎末和茶梗,也就是所謂的“下腳料”。由于不是正規茶葉制品,沒有經過有關部門的檢測,茶末中還常攙有槐樹葉、楊樹葉、柿葉等冒充茶葉,或者加入香精之類的添加劑制造茶香。這些劣質茶葉不但口感不佳,其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含量等還很可能超標,長期飲用可能引發血液和肝腎等臟器中毒,造成神經系統損傷,植物神經紊亂等。
觀察茶湯和茶底 有問題不能將就喝
喝免費茶之前應先觀察茶湯的“色、香、味”來辨明好壞。合格的茶葉泡出來的茶湯應該透明、澄清,香氣濃郁持久,茶味醇厚;而“垃圾茶”泡制的茶水往往顏色很黃且渾濁,喝起來缺乏茶葉的清香,也沒有什么茶味,有的“垃圾茶”則剛入水時有香味,但用水一燙就很快揮發,這一般為添加了香精的劣質茶葉。
此外,還可以打開茶壺蓋,通過觀察茶底來做出判斷。“垃圾茶”一般勻整度比合格茶葉要差很多,而且里面還常常混雜很多碎葉、細末、葉梗,甚至泥沙、灰塵等雜物,杯底沉淀物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