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種植和初期管理(3):茶苗移栽
提高茶苗的成活率,一是要掌握農(nóng)時季節(jié),二是要嚴格栽植技術,三是要周密管理。
1)移植時期
確定移栽適期的依據(jù),一是看茶樹的生長動態(tài),二是看當?shù)氐臍夂驐l件。當茶樹進入休眠階段,選擇空氣濕度大和土壤含水量高的時期移栽茶苗最適合。在長江流域一帶的廣大茶區(qū),以晚秋或早春(11月或翌年2月)為移栽茶苗的適期,具體時間可在當?shù)剡m期范圍內(nèi)偏早一點進行為好;早一點移栽,茶苗地上部正處于休眠階段或生長緩慢階段,因移栽損傷的根系,有一個較長的恢復時間。
2)移栽技術
起苗前,應做好移栽所需的準備工作,開好栽植溝,施入基肥,肥與土拌勻,上覆蓋一層表土,然后進行栽植茶苗。栽植溝深33cm左右。茶苗要保證質(zhì)量,即符合出圃規(guī)格。中葉種每叢栽2-3株,大葉種單株栽植,亦可3株栽植。一叢栽植2株或3株的茶苗,其規(guī)格必須一致,絕對不能同叢搭配大小苗。凡不符合規(guī)格的茶苗,可以假植,加強培育,待來年再移植。實生苗若主根過長,即把超過33cm以上的部分剪掉,但應注意保存?zhèn)雀嗟牟课弧R圃圆杳纾贿吰鹈纾贿呍灾玻M量帶土和勿損傷根系,這樣可提高成活率。用營養(yǎng)缽苗移栽,營養(yǎng)缽未腐爛的,須打開缽底和缽壁,以免茶苗根系與穴內(nèi)土壤隔絕而影響其生長。
茶苗移入溝內(nèi),應保持根系的原來姿態(tài),使根系舒展。茶苗放人溝中,邊覆土邊踩緊,使根與土緊密相結(jié),不能上緊下松。待覆土至 2/3-3/4溝深時,即澆安蔸水,水要澆到根部的土壤完全濕潤,邊栽邊澆,待水滲下再覆土,填滿踩緊,并高出茶苗原來入土痕跡(泥門)處7cm左右。覆成小溝形,以便下次澆水和接納雨水。
移栽茶苗,如果稍有馬虎,或栽后管理粗放,就極易死苗,有些地方“年年栽茶不見茶”,的現(xiàn)象,主要原因就在這里。
3)種植規(guī)格
這里講的規(guī)格,是指現(xiàn)有專業(yè)茶園中的茶樹行距、株距(叢距)及每叢定苗數(shù)。近十余年來,一些省(區(qū))試種多行密植,又稱“矮化密植”。所謂“合理密植”就是要使茶樹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營養(yǎng)面積,能正常地生長發(fā)育;同時還要因栽植區(qū)域、茶樹品種以及管理水平等而確定種植規(guī)格。一般認為中葉種茶園單行條列式種植的,行距150-170cm,叢距26-33cm。每叢成苗后有1-3株。氣候寒冷的地區(qū),宜適當提高密度培養(yǎng)低型樹冠,行距可縮小到115cm,叢距26cm左右。如果用半喬木型或樹勢高大的云南大葉種、水仙、梅占、福鼎大白茶等茶樹品種,行株距宜寬一點,行距165cm,株距40-50cm。這種密度,在正常管理情況下,能使茶樹地上部和地下部充分占駐所轄的范圍,構成一個合理的群體結(jié)構,能得到正常生長。茶樹的行叢距及叢中株數(shù),是個體與群體的關系問題。若種植稀了,個體可能會得到充分發(fā)展,但單位面積內(nèi)的個體數(shù)不夠,不能獲得豐產(chǎn)。若種植密了,早期產(chǎn)量高,成齡以后,對個體會有過分的抑制,產(chǎn)量也會受到影響。
茶樹的經(jīng)濟樹齡有幾十年,所謂合理的群體結(jié)構,應當以成齡階段樹型固定時所要占駐的空間位置為標準。今后隨著茶樹良種選育工作的進展,將普遍采用換種改植,縮短茶樹使用年限,茶樹的經(jīng)濟樹齡的概念將會相應地有所改變,種植規(guī)格亦將會相應地重新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