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毛尖加工工藝
古丈毛尖產于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脈酉水支流古陽河畔,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名茶之一,唐代郡已入貢,清代又列為貢品。
古丈毛尖,聞名全國,近年已有少量出口,為外商所贊。據古丈縣志記載:“十九世紀末葉,古丈坪廳之茶,種山者少,皆人家園所產,古丈毛尖的鮮葉標準為一芽二葉初展。
加工工藝為殺青、清風、初揉、炒二青、復揉、炒三青、做條、提毫收鍋八道工序。
殺青后,殺青葉須經過清風,以散熱氣,經適當初揉后,入鍋中進行“炒二青”,再經復揉,又入鍋中進行“炒三青”,炒到茶坯不粘手時,即行做條。做條亦在鍋中進行,其法是雙手握茶于手心,運用掌力進行回轉搓揉,邊揉邊散開,使茶坯沿鍋壁散落滾轉,如此反復進行多次,待茶葉達八成干時,進入提毫收鍋,炒至白毫顯露,茶香透發,出鍋收藏。
古丈毛尖條索緊結,鋒苗挺秀,色澤翠潤,白毫顯露;香氣持久;湯色清澈;滋味醇爽;葉底嫩綠,不僅深受國內廣大愛茶者的好評,而且在蘇聯、日本和東南亞各國久負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