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中國人的人均壽命目前是73.5歲,而人均壽命最高的國家也不過83.4歲。可見,即便是現在,長命百歲對于大部分人而言,仍是一件求之難得的事,更不消說在人均壽命很低的古代了。
可是,在一千多年前的隋唐之際,卻有一位名符其實的百歲壽星,他便是有“藥王”之稱的孫思邈。據記載,孫思邈的具體年壽長達141歲。孫思邈能夠得享高壽,自然與其醫藥學家的身份分不開。他很早就深知“方藥、本草不可不學”,不但通過其豐富的醫藥知識治愈了自己的疾病,而且在養生過程中也頗得醫藥之助。
相傳,有一次孫思邈正在太白山海拔3500米高的山坡上采藥,忽感口干舌燥,看到身邊一片葉片密集、翠綠如織的灌木叢,順手采葉品嘗,頓覺神清氣爽,他為之一震,忙取水來,置于杯中,架柴火煎而飲,感覺既解乏又安神,勝過香茶。后來,他常把此葉送給病人當茶飲,治好了不少人的疾病。他也自此終身服飲此茶,并用141歲的高壽證實了該茶的養生功效。后人為紀念孫思邈,便將這一植物命名為“藥王茶”。
《茶經》云:茶為萬病之藥。藥王茶實為“茶中藥、藥中茶”,孫思邈從自己和百姓的長期飲用實踐中發現并總結了藥王茶的陰陽平衡之妙,全面調理健康、延年益壽之功。在孫思邈之后的1300多年間,藥王茶一直密傳于少數政要權貴和名剎道觀的修行悟道高人、太白民間及草醫中,被譽為“中華養生茶”。 昔日宮廷御座茗,今入尋常百姓家。今天,這種神一樣的茶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接受,并成為現代人們治療慢性疾病最重要的藥物替代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