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談功夫茶之理
功夫茶之隆情, 使其茶藝超凡而 入俗。功夫茶的雅趣, 讓品茶者難得清閑, 樂于賦閑。功夫茶的厚韻, 蘊含國人苦盡甘來的生活觀念, 而功夫茶的義理, 則明白無誤地透示著傳統思想文化中 天人合一的哲學追求。
喝茶, 本是一件平常的生活瑣事。但畢竟與一日三餐皆須填飽肚子的吃飯相比, 有再高一層的功能需求。而這種基于解決了溫飽需求的高層次生理需求通常也演化出更高一層的精神追求。所以, 當喝茶并非為了止渴、喝茶并非為了消食去膩時, 便是品茶。品茶要有經驗, 要有學識, 要有修養。品茶要有感覺, 要有頓悟, 要有心機。當品茶成為時尚, 成為藝朮, 成為文化之后, 茶道便是一種積淀著民族生活意識.民族倫理觀念、民族精神追求的生活美學了。
不少學者及眾多熱衷于研究茶道或于品茶有大喜好的人都有這樣的共識: 中國茶道因其歷史淵源的深遠而凝鑄著沉重的中國文化和獨特的中國人性。作為溶匯儒、道、釋三派的美學觀點, 天人合一成為中國茶道的哲學基礎。儒學的 以虛靜推于天地, 通于萬物, 道家的 寧靜致遠, 道法自然, 佛教的 茶禪一味. 梵我一如, 其要義均在于人與大自然的精神聯系與心靈感悟, 是人類主體與自然客體的感性交流和精神融通, 最終達到 思與境偕、情與景冥的境界, 這便是古代中國人所追求的 天人合一。
功夫茶, 作為中國茶藝的古典流派, 集中了中國茶道的文化精粹。無論是對茶器、茶具、茶葉、泉水的精選, 還是對候湯、淋罐、沖水、斟茶的細究, 以及品茶環境氛圍的營造,品茶心理素質的調養, 品茶鑒賞能力的比較等, 都充分體現著 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
首先是物求自然。火爐砂銚, 紫砂壺白瓷杯, 均要本土本色, 茶葉茶湯均要本香本味。功夫茶以烏龍茶為專用茶葉, 不設色, 不加香, 色求清淡, 味求純真。本香本味, 方可親近自然、品韻本原。 這與其它茶可加料加色、 加味加香全然不同。
其次是人求專心。專心方能致 靜。 靜是茶人的一種審美修養和體驗。歸根曰靜。 心 靜, 方可虛懷若谷、洞察分毫, 象鏡子一樣真實地反映出天地萬物。功夫茶的品飲特別要求茶人的專心入 靜。泡一壺茶邊喝邊看報紙邊看文件邊聽電話邊辦事兒, 那不叫功夫茶。功夫茶必須是 閑著的人 靜下心來, 守在爐邊, 圍著茶壺盯著茶杯, 注視著主人 (品飲者皆為客) 的斟茶動作, 判斷其手藝是否正宗, 功夫是否精熟, 舉止是否文雅, 神情是否莊重。四德齊備而茶葉上等, 這是客體的完美, 加上主體的 虛靜, 使得心靈格外空明, 精神不斷升華凈化, 品茶人在虛靜中與大自然融涵玄會, 可通達 天人合一的 天樂境界。適此時, 友情緩緩流動, 淡興徐徐舒張, 神明凌霄漢, 思想馳古今。正是片時之閑足抵十年塵夢的情形。
功夫茶的確不亞于一門高深的學問。如果你懂得 天人合一的義理, 功夫茶圣殿之門便打開著恭迎你入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