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工夫,為福建省三大(坦洋、白琳)工夫茶之一,亦為福建紅茶中最具高山品種特色的條型茶。原產于福建北部,以政和縣為主產區,境內山嶺重疊,丘陵起伏,海拔200~1000米,年均氣溫約18.5℃,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相對濕度78%,全年無霜期為260天左右。茶園多開辟于緩坡處的森林跡地,土層深厚肥沃,土壤酸度適宜。所種植的政和大白茶良種,葉色濃綠具光澤,芽梢粗壯肥大,芽心滿披白毫,色黃綠略帶微紅,水浸出物及多酚類化合物等內含物豐富。
制茶工藝及品質:茶葉初制經萎凋、揉捻、發酵、烘干等工序。成品茶系以政和大白茶品種為主體,適當拼配由小葉種茶樹群體中選制的具有濃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紅茶。故在精制中,對兩種半成品茶須分別通過一定規格的篩孔,提尖分級,分別加工成型,然后根據質量標準將兩茶按一定比例拼配成各級工夫茶。成品茶條索肥壯重實、勻齊,色澤烏黑油潤,毫芽顯露金黃色,頗為美觀;香氣濃郁芬芳,隱約之間頗似紫羅蘭香氣;湯色紅艷,滋味醇厚,既宜清飲,又宜摻和砂糖、牛奶調飲。政和工夫茶于19世紀中葉最為興盛,年產量曾達萬余擔。以后逐漸衰退,幾乎絕跡,至1949年年產量僅900余擔。新中國成立后著力恢復其傳統質量風格,并經上海口岸出口獨聯體、美、英、法、伊朗、科威特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