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吧欧美-色吧五月婷婷-色吧亚洲欧美另类-色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茶知識 /  馳名中外的英德紅茶

馳名中外的英德紅茶

一、優異的品質

  1.英德紅茶創造制于1959年,直接利用云南大葉種鮮葉研制獲得成功,1964年工藝基本定型,并通過中央四部(農業部、商業部、外貿部、一機部)鑒定。從此,開創了中外馳名的“金帆牌”英德紅茶品牌,產品質量出類拔萃,品種花色齊全,專供出口創匯和制訂全國紅碎茶二套樣實物收購標準,而聞名世界。九十年代初研究開發出品質超卓的“金毫茶”產品,成為紅茶之最,被譽為“東方金美人”,令世人矚目。

  英德紅茶品質優異,除了具有優越的自然環境外,與選用適制紅茶的云南大葉種為主體,搭配鳳凰水仙和推廣成功高香、優質大葉紅茶新品種有關,實現茶園良種化,為“英紅”香高味濃的品質奠定優良基礎。英德紅茶品質特色:外形顆粒緊結重實,色澤油潤,細嫩勻整,金毫顯露,香氣鮮純濃郁,花香明顯,滋味濃厚甜潤,湯色紅艷明亮,金圈明顯,葉底柔軟紅亮,特別是加奶后茶湯棕紅瑰麗,味濃厚清爽,色香味俱全(佳),較之滇紅、祁紅別具風格。“英紅”成茶內含物豐富,咖俳堿4.12%、氨基酸1.28%、茶多酚21%、茶黃素0.8~1.2%、茶紅素8~12%、水浸出物38.16%,達到國際高級紅茶質量水平。

  英德紅茶花色品種齊全,品質特點突出,規格分明:

  葉茶(FOP):條索緊直,勻齊,色澤烏潤、芽尖肥壯,金黃色毫尖顯露,無梗雜;湯色紅亮,香氣清高、滋味鮮爽醇厚;葉底嫩勻紅亮,抖篩8~9孔,長度1~1.5厘米。

  碎茶一號(FBOP):顆粒緊結重實,芽尖金黃顯露,色澤油潤;湯色紅亮,香氣高爽持久,花香明顯,滋味鮮爽濃醇,葉底嫩勻明亮,圓篩8~10孔。

  碎茶2~5號(BOP):顆粒緊結、勻齊,色澤油潤,不含毫尖;湯色紅濃明亮,香氣鮮爽濃郁而持久,滋味濃強鮮爽,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明亮,圓篩12~28孔。

  碎茶6號(BP):較細嫩的莖子茶,色澤烏褐尚潤;湯色尚明亮,香氣純正,滋味醇和,葉底紅勻,圓篩9~12孔。

  片茶(F):葉片皺褶,大小勻齊,色澤尚潤,湯色紅亮,香尚鮮純,味醇尚濃厚;葉低紅勻明亮,圓篩12~28孔之輕身茶。

  末茶(D):手感重實呈砂粒狀,色澤潤,不含粉灰及泥砂;湯色濃紅、香氣純正,滋味厚,葉底紅勻尚亮,圓篩28~60孔。

  金毫茶:外形條索圓緊,金毫滿披,色澤金黃潤亮;湯色紅亮,香氣毫香或花香,濃郁持久,滋味濃爽甜潤;葉底芽葉完整,肥嫩紅亮。成為紅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補國內大葉種紅茶類高檔名茶的空白。

2.國內外對英德紅茶的評價

  英德紅茶自創制成功之后,以其優異的品質,博得茶客茶人贊譽不絕,評價甚高。1960年中茶廣東分公司祝賀電文稱:“1959年茶葉產品,經蘇聯和國內茶葉專家評定,已達到國際高級茶水平,為祖國傳統出口商品提高聲譽”。同年,中國茶葉研究所(60)茶研字第064號函稱:“英德紅茶品質具有外形色澤烏潤細嫩;湯色明亮紅艷,滋味醇厚甜潤,具有祁紅鮮甜回味,香氣濃郁純正,葉底鮮艷,較之滇紅別具風格。”同年,蘇聯茶葉專家巴庫哈瓦及茲木哈捷教授,在英德茶場開湯審評,認為“英紅”湯濃味厚,并表示蘇聯人喜歡這種茶葉。

  著名茶學家莊晚芳教授主編《中國名茶》一書(1979年出版)中,高度評價英德紅茶:“英紅”是1956年創辦的英德茶場新產品,是我國紅茶中一朵新花,1959年初次出口供應市場,博得茶界人士推薦,被譽為紅茶后起之秀,堪與印度、斯里蘭卡紅茶比美。“英紅”身骨結實,色澤烏潤,外形勻整優美,金毫顯露,具有香氣濃郁,湯色紅艷,滋味濃烈等特點,飲后甘美怡神,清鮮可口。單獨泡飲,或加奶、糖沖泡,均很適宜,特別是加牛奶、白糖后,色香味俱佳。極受國內外市場歡迎。據香港市場反映,“英紅”外形大小一致,色澤烏黑而潤紅,久存不易變色,比斯里蘭卡的為好。

  197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對紅旗茶廠19批茶葉審評鑒定:外形勻稱,顆粒較緊結,嫩度良好,香氣尚高爽,滋味濃強較鮮爽,湯色紅艷。

  1983年澳大利亞布什公司茶師兼購買部經理埃蒂先生到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品茶后說:“我看了許多中國紅茶,這是最好的,有斯里蘭卡高茶風格。”“你們的茶葉風格給我留下很深印象,如果貴場還有BOP碎茶存貨,我愿意馬上與你們成交”。

  1983年5月3日英國布洛克幫公司波特先生到省茶科所訪問時,飲用英德紅茶后評價:“茶樣湯色紅亮、香氣高爽,滋味鮮強濃厚。”

  廣東省食品工業協會領導隨《中國食品報》記者到英紅華僑茶場紅旗茶廠參觀后說:“我們可以放心地喝你們的茶了。”

  廣東省茶葉進出口公司評價:“‘英紅’質量穩定,信得過。”

  廣東省農業廳郝向前廳長在廣東茶葉學會成立大會上說:“英德紅茶濃、強、鮮爽、湯色葉底紅亮。”

  安微農業大學教授江光輝評價“英紅”:外形細嫩,顆粒重實,色澤烏黑油潤,金毫顯露,勻凈優美,香氣濃郁,湯色紅亮,茶葉鮮爽濃烈。

  1988年突尼斯國家貿易局董事長飲用“英紅”后說:“英德紅茶無論湯色、香味都可同斯里蘭卡、印度等國紅茶相比美。“英紅碎茶風格好,很可惜,在倫敦市場上很難買到這樣的好茶。”

  印度商業部長助理潘迪先生說:“這里的秋茶滋味濃,有自然花香,希望能給我們一些茶樣。”

  新西蘭馬克華特公司的卡拉克。希爾勒茶師說:“象這么好的茶葉,我還是第一次看到。中國的茶葉在新西蘭享受有很高的聲譽,加上你們的貨運負責可靠,所以我們更感興趣”。

  二、英德紅茶先進加工技術

  英德紅茶加工技術精湛,加工全程實現機械化。1959年英德茶場與英德茶葉試驗站和英紅茶機廠等為主組成攻關工作組,在華南農學院,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等有關單位的協助下,試制出第一批英德紅碎茶之后,繼續較系統地研究初制加工技術,直至1964年紅碎茶初制工藝基本定型。其加工技術為:鮮葉原料必須具有嫩、勻、鮮、凈;適時萎凋,萎凋葉含水量在64±1%;大機揉捻打條40~50分鐘,短時多次切碎(盤式機三要三篩,各次10~20分鐘;適度偏輕發酵;105~115℃溫度簿攤一次干燥。)該技術工藝被省內及廣西、湖南等紅茶區廣泛采用,后被稱之為“傳統法”。一直延續到七十年代中期。

  踏入七十年代,英德率先進入紅碎茶轉子式揉切法研究和生產新的時期。1970年,英德茶科所和英德茶場組成試驗小組,最早在紅旗茶廠開展研究試驗工作。1973年,紅碎茶轉子式揉切法工藝取得初步成功,接著向省內及滇、湘部分茶廠推薦應用。此后,經多次對揉切機的改進和工藝的完善,以及大生產應用,1978年轉子式揉切法工藝基本定型。工藝特點:實現強烈而快速的揉切作業,增進紅碎茶的濃、強、鮮爽度,改善品質風格。并解決機組配套聯裝生產線流水作業,提高生產效率。該技術工藝的研究成功,為我國制茶工藝的改革和紅碎茶品質的提高起著良好的推動作用。這一創造性的技術改革,使國內各紅茶產區廣泛應用。轉子機式制茶法,省工、省電、產量高、質量好。轉子機制茶加工技術規程是:鮮葉原料,要求保持嫩勻鮮凈,以一芽二葉,一芽三葉初展為主;萎凋葉含水量58~60%,加溫萎凋溫度不能超過35℃;揉切,先打條提取毫尖茶,篩面茶揉切2~3次,直至茶尾比率在10%以下;發酵適度稍輕;采用110~118℃一次干燥,毛茶含水量控制在4~6%。

  初制紅碎茶通常叫做毛茶,毛茶是長短、輕重、粗細、整碎、梗雜混合總體,通過精制劃分花色、提高凈度,調整品質,充分發揮毛茶原料的經濟價值。精制工藝:采用圓篩分離茶葉的長短;抖篩分離茶葉的粗細曲直,風選分離茶葉重輕和除劣去雜;揀梗和飄篩之后,達到商品茶的的規格要求,拼配調制品質,及時裝箱封口,防止受潮,以保持茶葉品質。

  三、英國皇室對英德紅茶的鐘愛

  英德紅茶創制以來以其極佳的形、色、香、味博得世界人民的喜愛,至目前遠銷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英國是世界紅茶銷售中心,也是紅茶消費量最多的國家,世界各國著名紅茶紛紛擁入,英德紅茶進入英國市場后,很快受到英國人的青睞。據1969年廣東省茶葉進出口公司電文稱:從我國駐英國大使館經濟參贊處電文獲悉:“英國皇室喜愛英德紅茶,1963年英國女皇在盛大宴會上用英德紅茶FOP招待貴賓,受到高度的稱贊和推崇。”又據1996年9月19日,香港《東方日報》以“英德紅茶香滑不苦提神醒腦”為題稱贊“英國皇室所享用的靚紅茶都是中國貨,如福建的正山小種和英德紅茶。英德紅茶原汁香味足而苦澀味薄。懂沖泡之法香味足又滑而不苦澀。有時泡英德紅茶便知紅茶極品,又香又特別提神醒腦呢。”在另一篇文章中又寫道……“英德也是中國幾大產茶區之一,英德紅茶是英國皇室所認定的靚茶。”

  四、英德紅茶譽滿殊榮

  英德紅茶問世40年,以其優異的品質,驚人的魅力,博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取得歷史上的輝煌。八十年代以來英德紅茶在國內國際茶葉評比中屢屢奪魁,先后獲獎36次,其中國家級獎6次,部級獎10次,省級獎16次,國際級金獎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