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31日的上午天氣陰沉,行人幾乎閉門不出,但安溪縣政府幾乎所有的領導層成員均高調出席了當日舉行的20多個項目的開工、竣工、揭牌儀式。資料顯示,這些項目的投資總額加起來足有近百億元。
“近年來,面對紅茶、武夷巖茶的猛烈進攻,安溪鐵觀音的市場份額正在逐年退減,而此次招商的近一半以上的項目都是為鐵觀音‘鍍金’而來,欲重振其江湖老大雄風。”盡管安溪縣政府各官員對此均緘口不言,但業內人士的一席話,還是道出了2010年茶葉市場即將開始的新一波鏖戰。
鐵觀音全面“鍍金”升級
盡管每年都會舉行類似的活動,但當天上午在安溪舉行的20多個項目的開工、竣工、揭牌儀式“派頭十足”。安溪縣政府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作為投資總額達50億元的“重頭戲”,海峽茶博園位于安溪縣城東北部,占地15平方公里,將被打造成中國茶產業品牌和深加工的培育和孵化基地。
此外,包括福建大自然茶業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安溪佳興包裝有限公司等在內的數家集烏龍茶深加工、科研及包裝等為一體的茶企也將同時開工,在鐵觀音上下游產業鏈和深加工方面進行全面“鍍金”升級。廈門一些茶企聽聞此事也甚感興趣,均表示等到時機成熟將參與投資。
“現在安溪鐵觀音正處于產業升級階段,今后將著重從初加工轉向深加工,研發更多新品、精品,適應消費者需求,并壯大上下游產業的發展,提升鐵觀音的整體產業質量和競爭力。”安溪縣一業內人士如是說。
意在抗擊紅茶、巖茶?
安溪鐵觀音此番“來勢洶洶”,提升競爭力或許只是個“幌子”,我市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每況愈下的市場份額已經令鐵觀音“坐不住”了,此次集體“鍍金”便是意在抗擊日漸壯大的紅茶、巖茶等市場。
龍飛堂茶業總經理戴秉華告訴記者,僅在廈門,鐵觀音的市場份額已經從之前的80%縮減到如今的50%—60%,而與此相對的,以金駿眉等品牌打出名聲的紅茶近兩年迅速躥紅,市場份額逼近20%,預計2011年和2012年將是紅茶的鼎盛時期。
我市一茶葉批發商用“幾度脫銷”來形容去年紅茶的銷售情況。“有好幾回,我都連夜開車去廠里載貨,光是油費都花了不少。”該批發商開玩笑說。
此外,業界預測,張藝謀執導的“印象大紅袍”即將在2010年上演,這將會極大提升武夷巖茶的市場影響力。家鄉茗茶相關負責人則說,“還有普洱茶、白茶、茉莉花茶等在廈門都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對于鐵觀音來說也有一定的影響。”
或將提升閩茶整體品牌
事實上,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從今年開年就已“嗅”到的火藥味對于廈門的茶葉市場而言并非壞事,相反還將促進包括我市在內的福建省整體茶葉產業的升級,并提升“福建茶”的品牌。
“無論鐵觀音還是紅茶,為搶占市場份額研發新品提升產品質量,是對福建茶產業的發展是一個良好推動。”上述家鄉茗茶負責人說,多種茶品牌共同發展,百花齊放是一個最好的狀態,但不要過分熱炒。
廈門品牌無疆策劃機構總經理黃武疆認為,目前福建茶走向全國以鐵觀音、大紅袍為主,而正山小種、坦洋工夫等紅茶,福鼎白茶以及福州茉莉花茶等在省外所占市場份額還很少。很多人擔心茶市過分炒作導致泡沫,而安溪鐵觀音此次升級也為其他茶類提了個“醒”:要想成功占領市場,得加強自身素質的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