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文豪蘇軾兩度到杭州擔任州官,一次為通判,一次為太守,在杭州這個人間天堂留下許多佳作。其中有詩《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云:“仙山靈草濕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玉川子,指唐代詩人盧仝,自號玉川仙子,其《飲茶歌》為古代詠茶名篇。武林,古代杭州別稱。茗,茶。)
在詩中,蘇東坡創造性地將“佳茗”妙喻為“佳人”。可能受到此詩的啟發,明代對飲茶文化頗有研究的學者許次紓在《茶疏》一文中,稱飲茶三巡有不同之境界,“初巡為婷婷裊裊,再巡為碧玉破瓜,三巡以來,綠葉成蔭矣,開之大以為然”。現代著名文學家林語堂也有飲茶“三泡”說:“嚴格地說起來,茶在第二泡時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個十二三歲的幼女,第二泡為年齡恰當的十六歲女郎,而第三泡則已是少婦了。”
現在的杭州龍井茶,按其采茶期不同,清明之前雅稱“姑娘茶”,清明之后則稱“嫂子茶”了。這些都是以女子喻茶。蘇軾又有詠西湖名篇《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云:“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在詩中,蘇東坡十分巧妙地將西湖比擬為美女西施。古人評說此詩為吟詠杭州西湖的極品,“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不為虛言也。《宋詩菁華錄》稱“后二句遂為西湖定評”。
陳善《捫虱新語》說:“要識西子,但看西湖。要識西湖,但看此詩。”后人因此詩又將西湖稱為“西子湖”。上引二詩都是蘇軾在杭州時妙筆生花的佳構。舊時杭州有一家“藕香居”茶室,從上引二詩中各擷取一句,遂集成一對妙然天成、神韻悠遠的茶聯,令人拍案稱絕: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詩是好詩,聯為妙聯,對西湖麗景,飲龍井佳茗,可謂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