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先生說,茶鄉(xiāng)人民種茶制茶喝茶,更將茶寫在民俗生活中,茶的風俗很多的。剛才,在咱們喝茶之前,我把今年采摘的頭茶用錫紙包了一小包,那是作為供品,在大年的三十晚上敬神的,祈求神靈保佑來年風調(diào)雨順,茶葉豐收。大年初一清晨,這里每家每戶由男人先起床,沖上一杯新茶,并拿兩個金團,放在灶神堂前,恭祭天地神靈。每年新茶上市之前,也需祭祀天地神靈和祖先,取意讓他們先嘗新。還要把這茶配以諸色細果,饋送親戚比鄰,叫“七家茶”。還有,還有……
迎賓送客以茶相待。不管你是遠道而來還是鄉(xiāng)鄰左舍,踏你門坎后,一杯熱茶,一縷清香,一聲問候,一片笑聲,這濃郁的芳香和親切的話語,這一千年不陳舊的概念已深深地扎根在每個茶民的心底,已成為茶鄉(xiāng)乃至全民族的禮儀與風尚。客人來至,寒暄問候,邀請入座,主人的家屬,立即洗滌壺盞,升火烹茶,沖沏茶水,敬上一杯香茶。主人講究“端、斟、請”,客人則留意“接、飲、端”的舉動,主人以左手托杯底,右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躬著身,微笑地說:“請用茶”。飲茶人要雙手接懷,道聲謝謝,端杯細啜,抿唇嘖嘖,要稱贊主人茶葉佳、味道香。一道茶后,寒暄敘話,主人復斟茶,飲茶畢后,當客人的面不能將茶余渣傾倒,主人要待客人走后再倒掉。
如家人親戚團聚,朋友同事談天說地,情人竊竊私語,也大都備一包好茶,拎一壺開水,擺一張桌,或在庭院或在堂前或在樹下或以點心小吃充饑或以瓜子話梅佐茶,從容不迫慢慢品嘗,一坐坐到太陽偏西,直至那茶也已清淡而無色,這才算是真正喝過茶了,悠哉悠哉起身打道回府,這是天下也難尋的茶鄉(xiāng)一景。
在婚姻、嫁娶,茶的作用更是舉足輕重。男女相親,如果彼此中意,先由雙方媒人溝通,選定良辰吉日,由男方將上等的新茶和配上糖果、食品等等,由媒人帶領男方向女方求婚的聘禮稱“下茶”。女方的家人如打開男方帶去的茶品飲,這就意味女子接受了聘茶禮,稱“吃茶”了,這門親事就算定下來了。由于茶性不二移,茶開花時茶籽尚在,稱為“母子見面”,表示愛情忠貞不移,有“好女不吃兩家茶”之說。《紅樓夢》一書中,王熙鳳送給林黛玉茶后,詼諧地說:“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還不做我家的媳婦。”
在新娘的嫁妝中,一般都陪嫁有八角式的錫制茶瓶,并裝滿好茶以供婚后貯藏茶葉之用。結(jié)婚行禮至于迎親或結(jié)婚儀式中更是離不開茶的。新郎、新娘要喝“交杯茶”、“和合茶”,向父母尊長行拜見禮時,除向長輩三叩首外,還要獻上香茶,作為一種尊敬的象征叫“謝恩茶”,向親朋好友喝“認親茶”等儀式。當晚,還有鬧新房時新婚男女要向客人唱茶歌,跳茶舞,往新娘頭上、身上、被窩里撒茶等。這些一是寓意著以后茶葉生長的壯啦,香啦,多生兒女啦,再是年輕的小伙在這喜慶的日子里搞笑和難為新娘。待客人們都走后,在新婚之夜,新娘還要和新郎喝由新娘在未出嫁前親手采的“花拌茶”也叫“忠貞茶”。茶鄉(xiāng)的大姑娘在婚期前,都要自己采制為“夫君”準備的“花拌茶”。在采茶季節(jié),朝陽剛出、露珠未干時,姑娘頭不梳,口不漱,趕早上茶山選初抽的嫩葉,用口將嫩芽咬下吐入籃中,回家后拌入花瓣中熏制成茶,整個采摘拌花過程中手不接觸茶葉。這茶葉不出賣,姑娘出嫁時帶至夫家,在新婚夜,只有丈夫才能品嘗。婚后第三天,新娘還要在喜娘的陪伴下,挨戶向四鄰敬茶
還有茶鄉(xiāng)的女子從小要學會摘茶、揉茶、唱茶歌,男子從小要學會種茶、制茶、品茶、熟稔茶道的茶俗。嬰兒出生了,要用茶水洗眼洗澡,有“消災、免病,易養(yǎng)成人”之說。人到壽終正寢時,家人總要在他的口腔里放上一片茶葉,說是魂不迷關(guān),體不發(fā)腐。茶鄉(xiāng)人生不離茶,死不舍茶,茶的幽香幾乎伴隨著茶鄉(xiāng)人生命的全過程。茶作為特定風俗習慣已深深融進茶鄉(xiāng)人的血脈,茶鄉(xiāng)茶的分量遠遠超過茶本身的生活。難怪有人說,一部茶的歷史,就是茶鄉(xiāng)人的世代發(fā)展史。
隨照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茶的風俗也在變化,現(xiàn)在茶農(nóng)還以茶喻人,宣揚茶木不論生長環(huán)境優(yōu)劣,自身給養(yǎng)厚薄,也不管人間世情冷暖,只要春回大地就盡情抽芽長葉,任人采用,直到生命盡頭的無私奉獻精神,用來教育、激勵后代。通過飲茶品味人生,由茶的先苦澀后回甘,體現(xiàn)以苦為樂,先苦后甜的艱苦奮斗精神。通過觀賞茶芽頑強生長的生命力,來激勵后人,要奮發(fā)圖強,百折不撓,堅忍不拔,開拓進取。更有人者提倡“清茶一杯”的精神,以茶代酒,以茶清政,以茶養(yǎng)廉,制止奢侈浪費,倡導清廉儉德,凈化社會風氣。如果真的這樣,那茶的清香會驅(qū)逐世態(tài)的污濁,會“迎來春色滿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