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南婚茶在定婚茶、啟節茶、成婚茶、抬茶鬧茶、撒帳茶、結伙茶會之外還有新娘的沿家敬茶。
一般是在婚期的第一個春節的初一早晨,新娘穿裙戴花手捧茶盤沿各家拜年敬茶,新郎提壺添茶,有的地方是小姑子提壺。這目的也是"和"之意,借敬茶而進村中各家之門,聯絡親情,以便日后行走方便。這種"認門茶"在有些地方是于婚后第二天早上進行,蒲圻則多在除夕之夜進行。
陽新富水出江口一帶在婚壽喜期時興"擺茶".與主家至親的各家在客人來后要在酒席之后請擺茶,請的是最重要的貴客,一般是一桌。或在自己家中擺上一桌茶,或在主家酒后的席桌上擺,桌中一只大茶盤,放上各色果點,客人每人一只杯,斟上茶水或糖茶,就茶吃果點,茶只一杯,不再斟添,一家過后再接一家。
擺茶的用意也是借茶示敬認親,尤其是初次上門的新親,通過擺茶而相識相談相了解,這有點兒茶館喝茶交友的意味,且顯得更為親切。
鄂南婚茶、壽茶的式樣和程序遠不只上敘這些,各地不同,各時有易,礁以全到。"客來敬茶"遠在唐宋就成風氣,司宋肅浪有以茶作為婚嫁禮節的記載了。《見聞錄》:"通常訂婚,以茶為禮,故稱乾宅(男家)致送坤宅(女家)之聘金曰茶金,亦稱茶禮,又日代茶,女家受聘日受茶".
可見,古男女聘婚是以茶為主禮的,后代物質豐富,婚聘講究,以錢財物為主,超于茶的價值,但意識上仍以茶為婚約象征,故以錢代茶或以物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