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距今已達兩千年之久。民間有普洱茶是“武侯遺種”(武侯是指三國時期的丞相諸葛亮)之說法。
唐朝,普洱茶的產制、貿易皆異常興隆。因普洱茶最古老的產區在滇南思茅、西雙版納一帶,集散于普洱府(今普洱縣)故稱普洱茶。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茶葉運銷很困難,茶葉在運輸途中,茶多酚等物質在溫、濕條件下不斷氧化,形成了普洱茶特殊的風格。
明朝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外輻射而形成的六條茶馬古道,將普洱茶行銷至西藏、港澳、越南、緬甸、泰國乃至歐洲。清光緒年間普洱茶的出口銷量大增,茶馬古道隨之興旺。
如果說香煙和美酒是云南精粹的話,那普洱茶則是云南散發神韻的魅力源泉。中國茶城思茅和西雙版納等地正是普洱茶的原產地和主要集散地。從這里出發輻射四方的茶馬古道見證了普洱茶的滄桑和興衰,馬幫更將神奇的普洱茶馱往高原平川、京都大邑,進入官宦士紳和尋常百姓家,甚至遠渡重洋直入海外市場。
時至今日,年總產量約6萬噸的普洱茶從溫潤的云南高原地區走向全球,并打響了美容茶、減肥茶的名號。云南茶葉商會秘書長丁啟祥直言,規模以上企業逾百家的普洱茶產業已成為云南山區貧困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引擎。隨著普洱茶的飲用、保健與觀賞價值得到更充分的挖掘,“養在深山”的普洱茶將實現產業規模升級而繼續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