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8時30分,金州廣場茗茶飄香,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陜西省人民政府、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共同主辦,安康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11’中國陜西(安康)茶葉節在金州廣場正式開展。來自各方的賓朋、客商匯聚在一起,旨在“展示茶精品,引導茶消費,弘揚茶文化,發展茶產業”。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八、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汝岱,副省長姚引良,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國富,市委書記劉建明,市長方瑋峰,市政協主席鄒明等中央省市領導,以及茶葉領域的專家學者出席開展儀式。陜西省政府副秘書長胡小平主持開展儀式。
市委書記劉建明代表中共安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和300萬安康人民向蒞臨開幕式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表示熱烈地歡迎和誠摯地感謝。他在歡迎詞中說,“自昔關南春獨早,清明已煮紫陽茶”。安康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優質綠茶的產地,是陜甘茶馬古道的重要發源地,茶葉生產始于西周、盛于唐宋,迄今已有3000年歷史,成為貢茶之源,享譽海內外。改革開放以來,安康的茶葉產業快速發展,已建成優質高效富硒茶葉基地43萬畝,是全國獨有的富硒綠茶原產地,多次榮獲“中國名茶之鄉”稱號。安康的知名品牌“紫陽毛尖”、“女媧銀峰”與“午子仙毫”、“商南泉茗”一道,為打造陜西名茶品牌、推進茶葉產業發展、弘揚陜茶文化作出了積極貢獻。
劉建明指出,安康的茶文化與源遠流長的龍舟文化一脈相承,都是以漢水文化為底蘊,共同承載著安康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見證著安康兒女艱苦創業的奮斗歷程。本屆茶葉節與安康龍舟節合辦,讓您在領略陜茶文化的同時感受搏擊漢江、爭創一流的龍舟精神,在龍舟飛渡中品呷茶的清馨、茶的真情、茶的淳厚、茶的境界,在漢水茶鄉真正感受安康的大綠、大水、大美!在弘揚漢水歷史文化中搭起開放開發、友誼合作的橋梁。我們相信,2011’中國陜西(安康)茶葉節?第十一屆中國安康漢江瀘康杯龍舟文化節,一定能成為一次推動陜南區域經濟和諧發展的盛會,成為推進陜茶發展的盛會,成為激勵安康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十二五”新局面的盛會。
副省長姚引良在講話中說,改革開放以來,陜西把茶葉作為五大特色支柱產業之一,著力完善技術服務體系、加大低產茶園改造力度、提高龍頭企業生產能力、打造陜茶強勢品牌,陜西茶產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到2010年底,全省茶園面積134.5萬畝,茶葉總產量2.6萬噸,實現茶葉總產值29.2億元,占陜南三市農業總產值的8.4%;茶產業綜合產出43.9億元,占當地GDP比重5%;茶農人均年純收入1598.9元,占三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4.3%,茶產業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同時,隨著茶產業的日益發展,陜西茶文化的氛圍逐漸濃厚,以茶會友、以茶傳情,崇尚茶文化,追求茶品味,逐步成為社會時尚。
姚引良說,改革開放以來,我省把發展茶葉產業作為陜南地區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的重點來抓,茶園面積和茶葉產量穩步增加,茶葉質量不斷提高,其中安康紫陽富硒茶、平利絞股藍分別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成為西北地區唯一獲得“中國名茶之鄉”殊榮,進入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百強行業。
姚引良指出,2011’中國陜西(安康)茶葉節在安康舉辦,不僅是省政府賦予安康的一項重要任務,同時也是宣傳安康、展示安康、促進安康循環發展的一次盛會。今后我們將連年舉辦茶葉節,促進陜南茶葉產業在規模總量上實現新突破,在質量效益上再上新水平,在產業化經營上躍上新臺階,在茶文化上不斷拓寬新領域。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省供銷總社黨組書記、主任,陜西省茶葉協會會長李三原宣布了陜西“十強”茶葉企業、“十佳”標準化茶園、“十佳”清潔化茶加工廠、“十佳”制茶能手和名優茶評比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