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日本的瓷器,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有田燒”了。對于很多鐘情于茶具收藏的人來說,能夠擁有一套完整的“有田燒·真右工門”高級瓷器,那可是難得的珍品。
“有田燒”是什么?
在日本,瓷器款多會落有“xx燒”的字樣,“燒”字前的“xx”多指該瓷器燒制的地點。“有田燒”,指在有“田燒”這個地方——既以佐賀縣有田町為中心燒制出的瓷器。不要小看了這個似乎僅僅表明了瓷器產地的標志,日本瓷器以九州聞名,而在九州瓷器中鼎鼎大名的就是有田燒了。
“有田燒”出現的歷史背景
日本有田燒是日本第一個本地生產的瓷器窯口,距今已經有400年承襲。史書記載有田燒的歷史從1616年高麗陶工李參平在有田的泉山發現極為適于做瓷器的陶石后,定居并開始制作陶器開始。
“有田燒”的歷史成就
在有田燒發展的漫長歷史中,不僅出現過作為獻給大名與領主專用禮品的“鍋島樣式”,以及被皇室收藏的“禁里樣式”,更是在昭和52年(1977年)被日本經濟產業大臣特定為“傳統工藝品”。
荷蘭東印度公司原本是專門外銷中國景德鎮瓷器給歐洲,由于中國明清朝代交替之際,國內情勢混亂停止了海上貿易。從1650年起,東印度公司將目標轉移到接近中國的日本的有田燒上,開始購買日本有田燒的瓷器,并將其銷售到南亞和歐洲等地。日本的有田燒迎來了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的時代,光是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有田燒制品銷售至歐洲的數量就高達好幾百萬。
有田燒自開創以來,在陶瓷界奠定下前所未有的地位,創造出多樣的美學,其至今也一直為日本皇室御用,并作為歐洲瓷器的起源,全球領先的奢侈藝術品之一,近年來深受歐洲貴族、政治家及收藏家的追捧。
“真右工門”的特點
如果說西湖龍井是綠茶中的皇后,那么真右工門就是有田燒中的王子,真右工門是有田燒中以窯變為主的一個分支派系,產品包括不同的釉藥系列,純粹之地育純粹之物,手工作業更讓真右宮門瓷器自帶著一份原始的魅力。作為此間名門,從昭和47年(1972年)更是從不使用手繪圖案,全憑施釉和釉燒后顯現出的色調與花紋,豆青、丹紅、湖藍、丁香紫,亦或羽片紋、蟹爪紋、珍珠點,“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天地即一大窯,經1300度的煅燒后,世間萬象已融于作品之中。
真右工門產品的魅力在于輕和薄,質感猶如玻璃般順滑,但材質本身卻非常堅硬,耐用但不易吸收。而且這種瓷器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廣泛使用,因為它本身透明感十足,因此藍色,紅色,黃色和金色等就顯得分外明顯。
初代的真右工門曾一心于大物件的燒制,直到與“辰砂”的相遇,從大物件到食器用具,改變了作坊的運營方向,而從這里走出的有田瓷器,屢屢入圍并獲得日本各大陶瓷展的獎項。
此處的作品以釉藥為分,辰砂、鈞窯、油滴天目、銀河、天龍寺青瓷,各有其色彩特征,釉層晶瑩,紅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紅,五彩爭艷,輝映競芳。
想沿用一首姚雪垠老先生對他作品的詩句,“出窯一幅元人畫,落葉寒林返暮鴉。晚霞微茫潭影靜,殘陽一抹淡流霞。”這不能操縱掌握的美的藝術,需要用所有的文化去想象,才能體會那如詩如畫的美。
上海茶業交易中心
有田燒·真右工門精品茶杯盛大發售
2017年6月28日—7月28日,上海茶業交易中心發售來自日本的有田燒·真右工門精品茶具——鶯玉杯(帶底托)、鈞窯杯(帶底托)、藍染水滴杯(帶底托)、天龍寺青瓷杯(帶底托)、海上絲綢之路杯(帶底托)、絲綢之路杯(帶底托)、九洲夫·毫變盞(親工限量款)。更多申購詳情請見微信公眾號(teaex-sh),或撥打客服熱線咨詢400-632-9979(周一~周五0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