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懋 中國工程院院士、茶學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國際茶葉協會副主席。
我國茶業近年來產量快速上升,茶產業面積占全球總面積的50%以上,產量達27萬余噸,雙居世界第一。 但茶產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產銷失衡,國內市場供大于求,國際市場開拓不力。如何才能實現我國茶業由大變強?陳宗懋表示,茶業發展需“六茶共舞、三業并舉”。
茶業現存五大問題
目前我國茶園面積最大是貴州和云南,超過600萬畝;第二是四川和湖北,超過450萬畝;第三是福建和浙江,超過300萬畝。
從2015年我國各省茶園面積分布情況來看,前三分別為貴州、云南、四川;2015年我國各省茶葉產量分布情況前三,分別為福建省、云南省、四川省。貴州茶園面積雖然第一但是產量卻不成正比,排第四位。
按照茶葉類產量來分,主要來自綠茶,其次是黑茶、烏龍茶、紅茶,白茶、黃茶占的比例最小。據2015年各省茶葉出口量數據顯示,浙江排第一,安徽排第二,湖南排第三。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國的茶產業呈持續化發展的一個態勢。那么,我國茶業存在哪些問題?
“現存五大問題:第一是茶產能過剩,第二是茶產品質量安全造成出口優勢減退,;第三是勞動力短缺、成本高,第四是消費過低,第五是深加工滯后。”陳宗懋表示。
借助深加工提升效益
目前我國茶葉總產量有200多萬噸,但每年內銷約130萬噸-135萬噸,人均消費1kg,和許多世界國家比,消費還有待提高。陳宗懋說,“當務之急是開拓國際市場,農業部要求到2020年人均消費達到1.5kg。”
我國茶葉種類多,產品多樣化,出口優勢應該很大,為什么出口量不容易上去?陳宗懋認為,“產品質量安全造成出口優勢減退,農藥 殘留問題和新污染物問題導致出口難。加之在采茶上勞動力供求出現短板,我國茶產業每年短缺勞動力80萬-100萬,成本比2015年增一倍以上,缺乏競爭力。”
陳宗懋提出,要想促進茶業的可持續發展,茶產品的質量安全很重要,找到污染源,嚴格把控綠色物種,讓水溶性農藥退出茶產業。
“而用于深加工的茶葉是粗壯茶葉,夏秋后采摘的,口感不是很好,但部分茶葉里面的茶多酚、兒茶素等還是很高,可以提取用于深加工,但產量也不過10萬-15萬噸。”陳宗懋認為,應借助深加工解決茶葉產銷失衡的問題,提升茶產業的規模和效益。
六茶共舞,三業并舉
陳宗懋表示,要通過新科技、新途徑,擴大茶產業范圍。他總結為“六茶共舞、三業并舉”。
所謂“六茶共舞”,是從喝茶、飲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項進行深入開發,利用產品多樣性,打破“六大茶類”的束縛朝功能性發展,利用工藝創新生產有花香、果香的紅綠茶,蒸炒型綠茶、奶香的紅茶等多種多樣的茶以及各種功能茶。
以用茶為例,我國在提高茶產業效益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陳宗懋說,“ 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 是從綠茶中提取的一種成分,具有強抗氧化性,在心血管保健方面可擔當重要角色。日本每年EGCG的產品達120億美元,美國也有近100億美元的收入,而中國僅有1億美元。差距懸殊,既說明我們在這方面發展的落后,也彰顯了廣闊的市場前景。”
“三業并舉”,則是指有效融合一二三產業,打重拳、套拳、組合拳,將茶產業從單一產業轉變為復合產業,提高茶產業多樣性,完成中國茶業從“茶葉大國”到“茶葉強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