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滇紅茶葉科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國家高級評茶師周云川先生蒞臨東莞開講,這也是首次有云南普洱茶的專家來到東莞針對普洱茶的收藏開展系統的演講,演講主題圍繞“普洱茶加工工藝對對后期存儲醇化的影響”,吸引了100多名普洱茶愛好者前來聽講。
東莞被譽為“藏茶之都”,據東莞茶葉行業協會不完全統計,東莞全市收藏普洱茶黑茶等茶葉多達30萬噸。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茶葉存放下去都能達到越陳越香,存放若干年后都能升值?為了更為系統和專業地普及相關的知識,東莞茶葉行業協會聯合茶企特別邀請了滇紅茶葉科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國家高級評茶師周云川先生蒞臨東莞開講,為東莞的藏茶愛好者上一堂專業的知識課。
東莞茶葉行業協會會長盧樹勛致辭
現場100多個位置座無虛席
講堂上,周云川老師圍繞“普洱茶加工工藝對對后期存儲醇化的影響”進行講解,首先從普洱茶的發展歷史、加工工藝的發展歷程以及儲存標準等,進行詳細的剖析和講解。周云川老師認為:原料、工藝、倉儲,是成就普洱茶越陳越香的三大主要因素。優質原料是基礎,良好的倉儲環境是必須,而工藝是三者中對技術要求最高、也是最重要的核心因素。而目前市場為什么明明是成就越陳越香最重要環節的工藝,卻是文章做得最少的板塊呢?為了“提升品質”,從而借鑒其他茶類的工藝,對普洱茶來說,到底是福是禍?
滇紅茶葉科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國家高級評茶師周云川先生作主題為“普洱茶加工工藝對對后期存儲醇化的影響”演講
針對這些問題,周云川介紹說:萎凋是簡單的鮮葉失水到產生酶促氧化反應的一個過程,對于白茶、紅茶和青茶來說是必要工藝,但將其引入普洱茶的制茶過程,則會造成酶促氧化反應,即前發酵。前發酵會急劇降低茶多酚含量,普洱茶后期陳化所需的內含物質基礎已經提前耗盡或者被破壞,這就會導致后勁不足,造成最終呈現的茶湯滋味淡薄、茶水融合度差、陳香較弱等等。
茶友認真聽講
低溫長炒對某些茶類來說不可或缺,而對于普洱茶制作來說,低溫長炒這種工藝可以讓茶品短期內的表現“優秀”,但與萎凋類似,低溫長炒同樣也會促成普洱茶前發酵,或因葉溫過低導致鍋內發酵,還可能因為葉片失水過多導致揉捻不充分,或者茶汁溶出過多導致成品茶溶出不夠等問題。
茶友認真聽講
周云川認為:普洱茶越陳越香的奧秘主要在于原料。云南大葉種茶葉內含物質豐富,陳化過程中,內含物質會進一步轉化釋放,這才有了品飲時候的“越陳越香”。普洱生茶和熟茶均由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制成,從原料的角度來說,很明顯,熟茶具備和生茶同樣的核心價值。
那么東莞目前近30萬噸的普洱茶和黑茶是不是都具備“越陳越香”?聽完課的聽眾自己心中對照一下應該已經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