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寧化縣帆順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福建客家祖地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現代茶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驗收,將進一步助力寧化茶產業提質升級,打破發展“瓶頸”,加快全面“突圍”。
茶產業發展遭遇“瓶頸”
寧化屬多茶類生產區,現有省級以上良種20多個,30多個茶產品獲省、市級名優獎。2007年,寧化被列入福建省烏龍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區域,2010年被列入全國重點產茶縣。在茶產業持續發展的快車道上,寧化茶業也遭遇“瓶頸”。
寧化老茶園面積大,普遍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園,基礎薄弱,水利設施差,茶葉質量及機械化耕作水平不高,三成茶園樹勢衰弱,產量下降,嚴重制約了茶業的可持續發展。
寧化大多數茶葉企業缺少深加工項目,茶葉綜合利用水平較低,整體競爭力不強,沒有形成產業化經營和精品經營。產品包裝上,包裝量不科學,沒有融入茶文化的深刻內涵,特別是綠茶小包裝沒有較大突破,產品附加值低。
近年來,國際市場不斷提高茶葉檢測標準,中國茶葉出口難度加大。在經濟結構調整和政府限制“三公經費”支出的大背景下,茶葉市場終端消費能力明顯疲軟,寧化茶葉銷量和價格走低。電商給茶葉市場帶來的沖擊日漸強大,寧化大多數茶葉企業還停留在傳統的實體門店模式,缺少專業營銷隊伍和電商人才,市場開發缺乏長遠規劃,市場營銷不到位,未能形成統一品牌,知名品牌少,茶葉品牌建設亟待加強。
茶園建設念好“生態經”
為突破茶業發展“瓶頸”,寧化依托生態、資源和地理氣候的優勢,唱好生態經,新建生態茶園,改造提升老茶園,保護野生茶,改造提升拋荒茶園。寧化積極組織茶企業進行現代茶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驗收,尋求上級補助,建設生態茶園和標準化茶廠。
作為全國重點產茶縣,寧化大力推進生態茶園建設,積極開發有機茶,推廣茶樹管理過程中不用化肥、不噴農藥,改施有機肥,設置太陽能滅蟲燈誘殺趨光性害蟲,確保茶葉綠色環保。目前,寧化已完成5家茶企生態茶園建設項目。
泉上鎮延祥孔坑茶在明正德年間就被列為“貢品”,至今保存著半野生茶樹,2009年被列入福建省茶樹優異種質資源保護區域,建立核心保護區204畝。在治平畬族鄉海拔800米以上的田畬村,客家祖地生態農業建有1500多畝生態有機茶園,全程有機管理,園內草長樹茂,預計2016年可以逐步開采。
2014年,寧化在治平、城郊、翠江、中沙、石壁等鄉鎮實施標準生態茶園建設工程,對2330畝茶園進行生態改良,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硬化茶園通道,建設蓄水池,建立5家“五新”技術集成示范片。
根據“規劃科學化、建園梯層化、路網水泥化、路旁綠樹化、梯壁留草化、用水灌溉化”的原則,翠云、客家祖地生態農業和一筆峰等生態茶園掀起建設熱潮,在茶園頂部、周圍種植防護林,在茶園干道、支道種植行道樹,在茶園空閑地種植綠化樹杉木、香樟等喬木型樹木,在梯壁種草或留草,在茶園中套種平托花生、百喜草、圓葉決明、爬地蘭等綠肥,建設茶園排、蓄水系統,有效控制茶園水土流失,讓茶山“山頂戴帽、山腰結帶、山腳穿鞋”。
寧化翠云茶業千畝茶園已通過國家級標準茶園驗收,成為全縣第一個該級別的標準茶園。走進寧化城郊長灘翠云茶業的生態茶園,茶樹青翠欲滴,各種綠色植物點綴在茶園里,蓄水池、太陽能式殺蟲燈等現代茶園設施一應俱全,車輛沿著蜿蜒的水泥路可通向每一個山頭,令人心曠神怡。
好山好水產好茶。在推進無公害茶園、茶山和茶廠建設的同時,寧化積極引導組建茶葉專業合作社,實現統防統治,通過建立病蟲害測報、衛生等系列制度,規范茶葉種植與加工,確保茶葉無公害生產。
寧化現有茶園4.7萬畝,其中生態茶園2萬多畝,年產茶葉3462噸,總產值1.66億元,其中名優茶產值1.2億元,占總產值的72.9%。不少茶園不僅有良好的經濟效益,還具有較好的生態、文化、旅游觀光等功能。
茶廠改造生產清潔化
作為現代農業(茶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實施縣,從2014年9月開始,寧化對翠云山茶業、客家祖地生態農業、鶴翔春生態農業等9家重點企業(廠、場)進行茶葉初制清潔化改造,重點對車間內地面、墻體、門窗等按照食品加工場地衛生要求進行改造,對車間內排濕、排汽、防蠅、防蟲、防鼠設備等進行完善與更新,對廠區周邊環境進行整治,做好生態休閑、文化旅游一體化設施,開展茶葉加工能力提升工程。
翠云茶業在蓮塘食品加工園區內建成標準化廠房4幢3.1萬平方米,除了茶葉,還將產業鏈延伸至茶產品、茶食品加工。今年4月,與長沙湘豐茶葉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引進寧化縣首條多功能全自動紅綠烏龍茶生產線,開全省閩南烏龍茶加工之先河,標志著寧化茶業升級自動化,為寧化茶葉開拓國外市場奠定良好基礎。翠云茶業負責人介紹,這條生產線目前已投入使用,加工1000公斤烏龍茶干茶,過去要160多人一天才能完成,現在6人一天就能完成。
“使用電、氣等潔凈能源,實行熱源供應與茶葉加工工作面有效隔離,使用清潔衛生的加工機具設備,加工環節不落地、連續化、自動化。”客家祖地生態農業業主雷榮啟介紹說,他將花大力氣做好茶葉初制加工清潔化改造,定制個性化的自動化生產線,提升茶葉質量。
政府搭臺,茶人賽跑。為了提質升級產好茶,寧化已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關系,使茶葉產業從茶園培管、加工、包裝等環節科技含量不斷提高,為茶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面對茶產業的新常態,寧化縣委、縣政府積極建設培訓平臺、安全監測監控平臺和茶文化展示平臺,組織全縣茶農開展技術培訓,引導茶業走微商電商之路,全面提高茶業發展能力和競爭能力。
“開發名優茶,提高加工質量,進行深精加工,如開發茶多酚、茶飲品、茶食品、保健飲料等,提高茶業效益。”寧化農業局經作站負責人表示,今后將通過項目建設,帶動、培育名優茶龍頭企業和名優茶經紀人隊伍,提升名優茶生產規模和效益。
信息來源:市茶葉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