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6日從內蒙古自治區(qū)文物局獲悉,文物專家經過史料研究、實地調查,確認“萬里茶道”內蒙古段的召廟、寺院、客棧、驛站等34處重點文物遺址。有關專家近期將對這些文物遺址進行更深入、細致的考古調查,為“萬里茶道”中蒙俄聯(lián)合申遺奠定基礎。
全長1.3萬公里的“萬里茶道”是一條始于17世紀的國際古商道。陸上“萬里茶道”南起福建武夷山,經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內蒙古向北延伸,途經蒙古國,抵達俄羅斯,是歐亞大陸重要的經濟文化交流通道。
內蒙古文物局副局長王大方介紹說,內蒙古把做好“萬里茶道”內蒙古段的文物調查、文物保護、申遺基礎工作,列為今后幾年文化文物工作重點,并指定相關負責機構和負責人承擔有關工作。目前,呼和浩特、包頭舊城、阿拉善盟定遠營古城、中蒙邊境口岸二連浩特市“伊林驛站”等文物古跡和文化遺產進一步的考古調查已準備就緒。
除內蒙古外,部分“萬里茶道”沿線省區(qū)正在對相關文物家底進行調查。河北省張家口市已啟動“張庫大道”文物資源調查工作,以摸清沿線文物資源,聘請有資質的單位編制保護規(guī)劃,并將其納入“萬里茶道”申遺總體工作計劃。河南已基本摸清其境內茶業(yè)貿易運輸的路線和相關遺產的數量與類型。
2013年,來自中蒙俄三國“萬里茶道”沿線31個城市的代表,在內蒙古召開“萬里茶道”沿線市長圓桌會議,簽署《萬里茶道沿線城市旅游合作協(xié)議》,倡議由中蒙俄3國共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