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茶采制時節。晨霧中,掛著露珠的茶樹枝頭冒出一片片綠芽,經過采摘、加工、包裝,一包包新鮮的明前綠茶從馬邊彝族自治縣運往全國各地。4月3日,何應軍帶著他的“文彬”綠茶來到樂山城區參加第二屆馬邊春茶品鑒推介會。
沒有繁復的包裝,沒有過多的吆喝,馬邊文彬綠雪茶葉專業合作社的展棚內依然聚集了不少市民選購茶葉。何應軍陪著兩位來自江蘇的客人品茶,不時接打著來自馬邊茶廠的電話。“忙啊!”何應軍笑著對記者說道,“這幾天要組織工人采茶,要和訂貨商協商訂單,還要為這次推介會做準備。”
繁忙背后是茶葉合作社近年來苦練“基本功”,著重內涵提升的成果。“這些年我們一直在專心做茶,努力提升茶葉品質。”據何應軍介紹,馬邊文彬綠雪茶葉專業合作社由他的父親何文彬在2003年成立,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聯結模式下,目前有26家茶葉生產加工廠。合作社擁有“文彬綠雪”“文彬炒青”“白巖迎雪”3個茶葉產品,早在2004年就被認證為“A級綠色食品”。2014年,合作社實現了銷售額1800多萬元。
近幾年,在政府鼓勵和市場帶動下,文彬綠雪茶葉專業合作社將內涵提升的著力點放在發展有機茶葉上。“3年前,通過土地流轉,我們投資了1000多萬開始籌建占地2200多畝的柏香高標準示范茶園,通過噴管澆灌、生物防治病蟲害、機采等方式,提升茶葉產品質量。”如今,新的示范茶園已經小量投產,待到正式投產后,茶園年產量將接近100噸,年產值可達到500萬元。
“多年的努力,不僅為我們贏得了市場,也帶動本地農民實現增收致富。”據何應軍介紹,目前他們擁有來自北京、南京、陜西等地的訂貨商50多家,并在川內建立了穩定的消費群體。同時,合作社現有會員1560戶,可帶動5000多人實現人均年收入上萬元。
馬邊茶葉如何實現“走出去”,讓優良的口感和品質讓更多人看得見,喝得著,這是本次春茶推介會的初衷,也是合作社下一步的發展規劃。何應軍表示,“我們就是要從埋頭苦干中抬起頭來,樹立起品牌意識,把現有的文彬綠雪和白巖迎春打造成全國知名品牌,讓馬邊的好茶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