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大別山地區名優茶優質高產協作示范方案》(〔2009〕種植(經作)便02號文)的統一部署,我省組織大別山地區黃岡、孝感2市9個縣市區開展了名優茶優質高產協作示范項目活動,項目實施6年來,上下通力協作,攻堅克難,發揚“紅安精神”,取得了顯著成效,完成了預期目標任務?,F將我省大別山地區名優茶優質高產協作活動2009-2014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協作成效
(一)主要生產指標實現“六增加”。6年來,黃岡、孝感2市的英山、紅安、浠水、麻城、蘄春、羅田、孝南、孝昌、大悟9個縣市區,圍繞協作示范總體要求,茶園總面積、總產量、總產值、無性系良種比重、名優茶產量和產值6項主要生產指標實現了“六增加”。均創歷史佳績。據農業部門統計,2014年,湖北大別山協作區茶園總面積達到80.2萬畝,比2008年48.93萬畝增加31.27萬畝,增長63.92%,其中采摘面積66.22萬畝,比2008年36.82萬畝增加29.4萬畝,增長79.86%,無性系良種面積27.6萬畝,比2008年7.62萬畝增加19.98萬畝,增長262.2%,無性系良種比重由15.57%增長到34.4%,增加18.83個百分點。2014年總產量45142噸,比2008年28967.5噸增加16174.5噸,增加55.84%,其中名優茶產量18045.5噸,占總產量的39.97%,比2008年13214.6噸(占總產量45.62%)增加4830.9噸,增加36.56%。按投產茶園計2014年單產68.17公斤/畝,比2008年78.68公斤/畝減少10.51公斤/畝。協作區茶葉農業總產值達到34.41億元,比2008年12.28億元增加22.13億元,增長180.2%,其中名優茶產值23.75億元,占總產值的69%,比2008年10.76億元增加12.99億元,增加120.86%。
(二)品牌打造成效顯著。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市場運作,參加茶葉博覽會,舉辦產業論壇、名優茶評比和主流媒體宣傳推介等方式,進一步整合區域資源,打造了一批茶葉知名品牌。協作6年期間,英山云霧茶榮獲“湖北十大名茶”稱號,2009年榮獲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0年榮獲全國茶葉區域品牌百強;2011年被省農業廳認定為“大別山生態名茶”,并榮獲農業部“2011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14年通過評審獲得2015-2017年度中國茶葉博物館“中國茶業品牌館入館品牌”。大別山悟道茶品牌成功打造,2012年被授予“中華孝文化名茶”稱號,2013年底“悟道尖”品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2014年“駒龍園”商標被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省著名商標”。
(三)龍頭企業發展壯大。據統計,大別山茶區現有省級龍頭企業10家,市級龍頭企業35家,有2家企業被評為“湖北省茶葉出口重點加工企業”,有1家企業被評為“湖北茶業十強企業”,有4家企業被評為“湖北十佳名優茶加工企業”。英山縣政府通過大力推進“五城同創”戰略,加大招商引資、企業整合力度,積極籌建集茶加工科技園和茶文化旅游園于一體的大別山生態名茶產業園、中國英山大別山茶博園、野山香茗茶村、烏云山茶文化休閑體驗中心。2014年,湖北悟道茶業有限公司投資7000多萬元,建設282畝集茶葉生產、加工、深加工、產品體驗與銷售于一體的悟道茶文化科技產業園,兩年后將建成投產。
(四)質量安全體系逐漸完善?,F有50多家茶葉生產企業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QS標識),有10家企業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12個品牌獲有機茶認證,15個品牌獲綠色食品茶認證,有機茶面積達8.6萬畝,比2008年1.67萬畝增加6.93萬畝,增長415%。無公害茶面積由2008年32.53萬畝增加到2014年的50.9萬畝,增長56.47%。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鄭州)等質檢機構先后收取400多個茶樣經檢測農殘均未超標,全部達到國家質量安全標準。
(五)綜合生產水平明顯提高。一是茶園基礎設施明顯加強。通過項目推動,重點建設了一批“千畝、萬畝”核心示范區,涌現出來一批茶葉專業鄉鎮、專業村。二是茶葉生產加工能力大幅提高。6年來,協作區名優茶清潔化、連續化、自動化生產線由2008年的10條增加到2014年的42條,共新增32條生產線,大幅提高了協作區茶葉整體加工水平。三是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茶區山更綠、水更清,茶鄉面貌和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減少了化肥和農藥使用,確保了生態環境無污染和產品質量安全。四是社會效益顯著。通過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提高了農民科技、市場意識,帶動了包裝、物流、旅游等相關產業發展,增加了農民和城鎮居民收入。
同時,由于大別山茶區是革命老區、貧困地區,茶產業發展基礎差,協作活動資金投入有限,茶園無性系良種比重還低于先進地區水平;因近年新發展面積處于半投產狀態,茶園單產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因市場巨變,高端名優茶占總量比重結構性調減;農村勞動力緊缺,生產成本高等,今后迫切需要加大對大別山茶區精準扶貧的力度。
二、主要技術措施
(一)大力推廣低產茶園綜合改造技術。各協作縣市按照低產茶園綜合改造“四改”(改種、改土、改樹、改園)科技提升模式,結合冬季深耕施肥,補植茶苗,通過臺刈、重修剪、深修剪等技術措施,6年來共更新改造31.95萬畝茶園,茶樹園相和長勢明顯改觀,應作為今后茶園增產增效的主推技術大力推廣。
(二)大力推廣茶樹無性系良種繁殖技術。為滿足協作區發展無性系良種茶園的苗木需求,采取了三配套措施:一是農業行政管理部門、技術依托科研推廣單位、良種繁殖基地相配套;二是茶樹母本園、扦插圃、生產示范園相配套;三是良種、資金和政策措施相配套,積極擴建茶樹無性系良種繁育苗圃基地,推廣應用中小棚覆蓋技術,試驗示范工廠化穴盤育苗技術。6年來共建苗圃基地4250畝,出圃茶苗6.7億株以上,大力推廣鄂茶1號、中茶108、白毫早、安吉白茶、金觀音等良種,有效推動了協作區無性系良種標準茶園建設。
(三)大力推廣茶園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立足技術支撐單位省農科院果茶所,對項目縣市區茶園的土壤、茶園肥力背景值進行取樣調查和分析檢測,提出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方案和措施。2014年協作區采用配方施肥的茶園面積達到37.32萬畝,比2008年20.73萬畝增加了16.59萬畝,增加80%。
(四)大力推廣茶園綠色防控技術。一是加強病蟲監測。以采摘、修剪和保護茶園有益生物為基礎,合理運用太陽能殺蟲燈、誘蟲色板、性誘劑、捕食螨等綠色防控手段,示范應用植物源農藥、礦物源農藥及微生物源農藥,集成應用不用或少使用化學農藥的病蟲害防治預案。二是實施枝葉還田,應用綠肥、堆肥、生物有機肥,試驗示范具有改良土壤、保水抗旱、增強肥效作用的土壤調理劑、保水劑及肥料增效劑。三是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在茶園四周種植喬木作為防護林,在梯級茶園的梯壁種草或留草,在幼齡茶園行間種植綠肥;加強茶林間作,在茶園干道、支道及地塊間空閑處種植香樟、桂花等樹木。孝感協作區示范推廣太陽能殺蟲燈2100多臺,建立了“空中掛燈、園中插板、保護天敵、生物防治”的病蟲綠色防控技術體系。促進無公害綠色食品茶和有機茶生產快速發展。
(五)研發推廣機械化生產和名優系列茶加工集成技術。協作區主推茶園“四機”技術:即機剪、機采,機耕、機防集成技術,加強肥培管理,建立茶園機械化剪、采、養高效茶園栽培模式,改善茶園園相。據統計,協作區6年累計推廣各類修剪機、采茶機8900多臺。機械化面積達到13.83萬畝,比2008年3.7萬畝增加了10.13萬畝,增加273.88%,同時還研發示范推廣了名優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出口茶和袋泡茶等一系列清潔化機械化連續化加工集成技術,節本增效顯著,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夏秋茶資源利用率。
三、主要作法與經驗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協作活動順利開展。一是按照協作組組長單位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制定的《大別山地區名優茶優質高產協作示范方案》要求,我省以農業廳名義下發了《湖北省大別山地區名優茶優質高產協作示范項目實施方案》。二是成立了領導小組。由省農業廳為組長單位牽頭,省農科院果樹茶葉研究所為技術支撐單位,黃岡市農業局、孝感市農業局為執行組長單位具體負責。6年來,協作區農業部門共召開多次協作專題會議,在大悟和英山兩次承擔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協作現場會,交流經驗,研究解決相關問題,落實工作措施,全力支持協作活動。
(二)加大資金整合投入,確保協作活動取得成效。為了抓好協作工作,省市縣千方百計多渠道籌措整合資金,將協作活動與中央現代農業高效標準茶園建設、農業部茶葉標準園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特色經濟作物產業發展專項、市縣農業科技園建設、農業綜合開發、陽光工程等項目資金有機結合,6年來,共累計投入省級項目資金13550萬元,地方財政投入8000多萬元。確保協作活動在無專項資金扶持的情況下按計劃目標穩步推進。
(三)實施多元化開發戰略,有效應對市場挑戰。我省圍繞“一主三輔”多元化開發戰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在穩定提高名優綠茶、出口綠茶生產的基礎上,加大烏龍茶、紅茶、袋泡茶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的開發推廣力度,建立“走出去,請進來”和“政府+推廣+科研+龍頭+茶農+市場”等工作新機制,大力培植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培養了大批專業技術骨干和營銷隊伍,適應了市場變化的新需求新挑戰,促進了茶產業提質增效,茶農增收。
(四)全方位拓展協作活動,大幅度提升協作績效。一是強力驅動茶業科技進步。協作區廣泛開展技術培訓、質量鑒評和專題講座,6年累計培訓茶農25.72萬人次,印發技術資料28.1萬余份,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和新型職業農民增加1倍以上。二是組織外出考察學習。協作組不僅組織部門和企業參加農業部、省廳培訓及協作會,還組織100多家企業負責人到浙江、福建、四川、安徽、河南和本省等先進茶區考察交流學習,開拓視野和思路。三是舉辦各類重大茶事活動。大悟縣舉辦了3次采茶技能大賽、茶葉節和品牌論證推介會;英山縣每年舉辦中國英山茶葉節;9個協作縣市多次參加農業部和省廳組織的上海、北京、濟南、武漢等茶博會,抱團出擊,推介宣傳,以英山云霧、大別山悟道茶為代表的湖北大別山茶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明顯增強,這些活動豐富和拓展了協作內容,有力促進了協作區完成績效任務,實現茶產業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