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茶園
冰島普洱茶的種植環境
冰島是蘭茶云品冰島王普洱茶的源產地,冰島茶的種植范圍主要是在臨滄市雙江縣勐庫鎮大雪山中下部的冰島村、公弄村和大中山等地方。進入到臨滄市雙江縣以后,就可以發現簡直進入到了一個茶樹的王國,因為每個山頭。每片高地上都能見到成片的茶樹。即使是公路邊上的高坡低地上,一片片的茶樹也是比比就是,而生長在馬路邊的茶樹,因為經常有汽車經過,汽車尾氣會對道路旁的茶樹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道路旁邊的茶樹所生長的茶葉都不會是什么好茶葉。而為了能真正進入到冰島茶的野生生長環境,在經過了5個小時的山路翻山越嶺后,在體力和精神都已經到達極限之前,終于到達了冰島普洱茶的野生生長基地之一的大中山。我們對普洱茶從采摘、殺青、揉捻、日光干燥成曬青毛茶的過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外,也深深體會到普洱茶的從種植、采摘、加工制作到壓制成餅過程中茶農所付出的辛勤勞動與汗水。可以說每一壺清香四溢的普洱茶都是茶農辛勤勞作的體現。讓我們也感覺更加有理由要珍惜要來自我們中國自己的這個茶文化中的一塊瑰寶。下面從普洱茶的采摘、殺青、揉捻到日光干燥等幾個具體步驟來介紹冰島普洱茶的曬青生散茶的制作過程。首先就是冰島普洱茶的采摘。
冰島普洱茶的采摘
早上6、7點,對于生活在都市的人來說也許還是躺在床上沉睡在夢鄉之中,而對于普洱茶農來說,這是外出采摘普洱茶葉的時間了。普洱茶葉的鮮葉采摘最佳時間在日出后半小時后,這樣就可以避免由于鮮葉水分含量過高,不利萎凋與殺青的問題。一般是到早上十至十二點左右的時候完成采摘工作。采茶一般可以在春季、夏季和秋季三個季節進行,也可以有旱季雨季之分,其中旱季春茶在二月底至五月中、秋季茶則在九月底至十一月底之間,五月底至九月底為雨季茶。其中旱季春茶因為還沒有收到雨水的影響,茶氣比較充足而是制作普洱茶的最佳時機。
在采摘完新鮮茶葉后,就要立刻開始普洱茶的制作過程了。需要注意的是新鮮茶葉采摘完畢后不能在籮筐或是蛇皮袋子里放太久,否則茶葉會因為潮濕捂太久而有發霉或變質而影響做茶的品質口感。冰島普洱生茶的制作過程主要有殺青、揉捻、日曬干燥。再完成這樣的程序后所做成的茶葉就叫生散茶。如果把生散茶經緊壓成型,就成為緊壓生茶品,俗稱青餅。生散茶經人工快速后熟發酵、灑水渥堆工序,即為熟散茶(普洱散茶)。再經緊壓成型,成為緊壓熟茶品。
冰島普洱茶的殺青
殺青過程主要將鮮葉水分含量減低,可柔軟葉質與降低殺青溫度。在旱季自然陰干萎凋,在雨季則以熱風萎凋。殺青普洱茶殺青主要方式為鍋炒或滾筒式,其溫度應該在攝氏180度以下,全程6分鐘左右,溫度與時間都需依實際投茶量、茶葉嫩度、水分含量等等因素做調整。完成后,正常茶葉葉色由鮮綠轉為深綠或墨綠。殺青完后,仍是將茶葉攤涼,準備進行揉捻。綠茶殺青目的在于停止發酵,而普洱茶則只需使發酵減緩速度。
冰島普洱茶的揉捻
揉捻的傳統制茶以手工進行揉茶,且依茶菁粗細,分粗揉與復揉二次,尤其針對梗枝部分特別著重二次復揉。現代制茶則多以機械式盤式揉茶機處理,而后再人力進行部份加工或挑揀。傳統揉捻工藝一般都是手工揉捻,但由于現在市場對于茶葉的需求量比較大,有些時候會使用機械設備進行揉捻,而盤式揉茶機通常會造成茶葉結塊,以現在制程會以解塊機進行解塊。傳統手工揉茶則無此情形出現。
毛茶干燥
毛茶干燥(曬青毛茶)揉捻完后,直接均攤在竹席或水泥曬場,以日曬干燥,曬干過程翻拌2~3次,日曬加熱幅射,一般不會超過攝氏40度。如果干燥不完全,將會使茶菁過度發酵,甚至可能發霉現象。干燥完全的普洱青毛茶,色墨綠或深綠,葉身較薄者為略帶黃綠色。此即俗稱“曬青毛茶”毛茶分級將曬青毛茶依芽毫多寡、心葉比例,或以單葉大小篩分等級。一般野生茶以人工方式挑選,臺地茶(茶園茶)則多以篩分機處里。到這個時候,普洱茶的生茶制作就已經完成了,如果是要制作生餅茶,那就再經緊壓成型,成為緊壓生茶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普洱生茶。而如果是想要做熟茶,則需要再經過生散茶經人工快速后熟發酵、灑水渥堆工序,即為熟散茶(普洱散茶)。再經緊壓成型,成為緊壓熟茶餅,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普洱熟茶。
嘴是最好的工具——冰島生茶的口感
冰島生茶沖泡后的茶水顏色為漂亮的金黃色,隨著儲存時間的增加,茶水的顏色會稍微增加一些紅色的感覺。當發酵度充足時,湯質濃稠水甜而滑口,幾乎不苦澀。發酵度較輕者,尚有回甘,香氣明顯、口感較重,好茶不要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