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茶產業:需從類別走向品牌
眼下正是春茶全面上市的季節,漫步在北京知名的國際茶城——馬連道茶葉一條街,西湖龍井、信陽毛尖、碧螺春……全國各地的春茶如雨后春筍,琳瑯滿目地呈現在這里。
中國被認為是世界茶葉的原產地。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2005年,中國茶葉產量94萬噸,成為世界第一;2006年,中國茶葉產量102萬噸,繼續高居世界第一。
“百萬噸大關的突破,實現了幾代茶葉人的夢想,成績非常巨大。但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作為茶葉的發源地、原產地和茶葉生產大國,中國的茶葉在世界范圍內來看,還沒有一個叫得響的品牌,經濟規模、茶業產值,都偏低。”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王慶說。
以茶產量第一的身份,卻換不來我國茶葉經濟總量大的飛躍。茶產業,這一中國古老的行業在今天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正遭遇尷尬,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
品牌缺失使中國茶“有名無姓”
在當今世界公認的三大飲料可樂、咖啡、茶葉中,世界茶葉第一品牌被公認為英國立頓?!拔覀兞私饬艘幌拢㈩D的紅茶,每年的銷售額現在已經突破30多億美元,幾乎相當于我們目前茶葉農業產值的70%?!蓖鯌c說。
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統計數據,2007年度的全國茶葉百強企業銷售額是138億元人民幣,前10名的銷售額是54億元人民幣,排第一位公司的銷售額是11.7億元人民幣。“百強企業銷售額、前10名的銷售額和排第一位公司的銷售額與2006年相比,都有比較大的增長,也說明我們企業在成長、在成熟。但是和英國立頓、印度的塔塔這樣的國際化大企業相比,我們的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王慶說。
目前,立頓公司已經把中國總部設在安徽合肥,開始貼牌生產綠茶。“我覺得這是我國茶葉企業急需學習和借鑒的。他們需要打破過去品種單一的狀態?!蓖鯌c說:“其實說中國茶葉缺乏品牌,很多人士都不一定認同。有人說我們中國茶葉名牌很多,非常響亮。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信陽毛尖等,應該說這些品牌是非常響亮的,飽含了地方的文化,享譽全國。但是這些恐怕只能我們叫名茶,還不能稱之為名牌?!?/P>
根據相關統計,在我國目前六七萬家茶廠中,注冊品牌的僅有近1000家。西湖龍井、武夷巖茶等名茶品種,可謂聲名遠播,連老外都熟悉;但提起名茶品牌,卻難以讓人脫口而出。業內人士將中國茶的這一現狀稱之為“有種類、有名茶、無名牌的‘有名無姓’時代”。
標準入手引領中國茶走向國際
近年來,國際市場茶葉的需求量約為300萬噸左右,而且還在以每年2.9%的速度遞增。巨大的市場吸引了巨大的投資,現在連一些不出產茶葉的國家,也擁有茶葉加工產業,有的加工水平甚至高于我國;不僅如此,一些洋茶也打進了中國市場,準備大干一番。傳統的中國茶葉,正面臨著一場來自洋茶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打造我國茶葉的知名品牌,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首先就是要制定標準,注冊一個商標。不管是叫浙江綠茶,還是叫廣東紅茶。如果是某個地域,某項品種建立了一個茶葉的通用品牌,那么應該制定嚴格的、可以操作、核查的標準實施以后,普通消費者也能自己鑒別,是非常關鍵的?!蓖鯌c說。
3月22日,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339)在杭州正式宣告成立。9天后,國際標準化組織第22次茶葉標準化會議也在杭州西子湖畔舉行。來自中國、英國等國家的近50位茶葉專家及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癟C339的正式成立,對中國是好事。我們可以爭取把中國的綠茶標準及特種茶標準推向國際,成為國際標準。這項工作也正在積極地推進中?!碑斶x為TC339副主任委員的王慶說。
隨著時代的發展,貿易交流不斷地全球化,我國的茶葉標準體系里有些標準過于陳舊,有些待于補充。業內人士指出,有一個完整、完善的標準體系,對茶葉生產者和經營者都有一個導向性作用,可以引領中國茶產業走標準化道路,這樣中國的茶產業才能走出國門,走向國際。
打造茶產業自己的“原子彈”
著名品牌專家曾朝暉指出,在西方,品牌被人們稱為經濟的“原子彈”,被認為是最有價值甚至是暴利的投資。而在目前的中國,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狀,95%以上的企業只有產品沒有品牌。比如茶葉,只有龍井、碧螺春、鐵觀音等產品類別,很少有企業品牌,行業如同一盤散沙,難以做大。
北京吳裕泰茶葉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丹威認為,中國茶葉品牌缺失,一個重要原因是受到茶葉本身產量的限制?!俺龢藴驶ぷ魍?,茶葉創品牌還需設立一個門檻,不是誰都能用的,不是誰都能進來的;還有就是強化結構。比方說,西湖龍井,將來一定要有核心企業,其他的中小企業,就是做協作合銷的,保證產品品質?!蓖鯌c還特別指出,中國茶在質量、口感和價格等方面還應尋求一個最合適的均衡點?!安璁a品一定要貨真價實、控制質量。品牌產品的質量非常重要?!?/P>
曾朝暉認為:“首先要跳出茶葉產品類別,建立企業自己的品牌,經過持續的宣傳,達到消費者指名購買,再以強勢品牌為杠桿,對行業進行整合;其次要深入挖掘中國悠久的茶文化,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自己的品牌文化理念,不僅賣茶葉,更賣一種生活方式?!?/P>
可喜的是,我國一些茶葉企業,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開始重視打造品牌,并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根據各地茶葉的不同情況,形成具有自己特點、消費者喜愛的品牌產品。如北京已經有吳裕泰、張一元等,茶飲料有康師傅、娃哈哈等,中國茶品牌建設正趨于成熟化的階段,但與國際品牌相比,中國茶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