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嶺村這里,龍井43的收購價目前差不多是每斤2500元左右。”在楊梅嶺村做大學生村官的呂丹楊說,看今年這茶葉情勢,“村里辦不辦炒茶比賽還不一定,要再看看。”
上周,2010西湖國際茶文化博覽會暨西湖龍井開茶節在中國茶葉博物館盛大開幕。當天的新聞通稿上明確表示:“受冷空氣影響,今年西湖龍井茶大面積開采時間延遲,比去年同期遲了10-15天,茶芽生長極其緩慢,大面積開采時間會集中在清明前后……”
事實上,在開茶節開幕前,第一批西湖龍井春茶已經上市,由于量稀少,價格居然賣到了每斤6800元,相比往年上漲了兩成多。
“看天吃飯”使得今年西湖龍井的采摘期比較集中,龍井43第二批新芽和龍井群體種頭茶基本在同一時段集中采摘了,如此一來,就增添了采摘和加工的難度。
產量驟減,今年杭州人如何度過這個龍井旁缺的開春茶季呢?
為什么他們不喝茶 “追求這個‘真’沒意思”
市場上難覓龍井茶真跡,可江湖中一直有龍井茶的“傳說”。中國茶葉博物館建立了一個茶友QQ群,一幫茶友每天都在群里討論西湖龍井,他們有的人就是不喝綠茶。
不喝綠茶的人中,有的是這么說的:“給你是真的,你也不相信,反而給你喝點假的,說不定你還覺得假的比真的好,追求這個‘真’我覺得沒有一點意思,喝茶要相信自己的口感。其實綠茶的禁忌不少,懷孕的女性,胃不好的人,最好別喝濃茶。”
還有的人喝慣了好茶,平時出門在外,輕易不喝茶,“怕朋友好心好意泡的一杯茶,品質卻很普通,喝下去,傷了自己的口感,還不如喝白開水呢。”
茶友中,有人私下做了個小實驗:“要把龍井43、群體種、烏牛早放在一起品和比較,會有更直觀的感受,上周我們把半機器半手工炒制的龍井茶和純手工炒制的龍井茶放在一起比較,感覺真是奇妙啊,同一塊茶地,同一人炒制的茶葉,口感也完全不一樣,沖泡后茶葉下沉速度也完全有區別。”
為什么她如此愛喝茶 “八分之一信封”的龍井茶偷偷帶回家
會計師出身的陳文晶女士喜歡喝茶:“烏牛早芽頭比較壯,短,顏色與龍井43相比,偏黃綠群體種與43相比,因為茶樹性狀不一,芽頭大小和顏色區別大,顏色花雜,就是沒43好看,但是香氣和滋味是要優于龍井43的。”
好茶和壞茶的口感差遠了,“那種醇味啦,太不同了,特有的醇,不很‘澀’,但是很‘色’的,顏色很美,好的綠茶就是色香味俱佳的,色是妍妍的綠色,香是讓人沉醉的香,味道是醇正的略帶些澀又有回味甜的。”
現在,陳文晶已經開始等了——“下個月要到領導這里討好茶了。我們公司每年會去茶葉研究所采購正宗的龍井茶,上好的茶葉是用來招待客人的,一些重要的客戶就拿這個送禮以示敬意。送禮送剩下的,領導給我半信封,我再分下屬四分之一信封,我再偷偷地倒點回家,和我爸再八分之一半信封,多少精貴的茶葉啊!”
愛茶惜茶的父女倆曾經專門去山里取水,來泡一杯上好的龍井,“也是人生之美事呢!”
“每年也有其他的經銷商來我們公司推銷茶葉,比如安吉白茶等等。”陳文晶說,接受禮的客戶,往往會不經意間反饋消息“感覺喝喝還是龍井好”,后來其他茶葉,公司就不再買了。
為什么他們愛喝茶末 “最嫩的茶葉才會碎,一泡香味就出來了”
呂丹楊這兩天剛得到二兩龍井43,視若珍寶。“現在的龍井茶真是有錢也買不到啊!
而且,一方面你自己去買的話,往往買不到正宗的;另一方面,就算你找對了地方,可是茶農賣給外面的人,就又不是2500元這個價格了,起碼要高好幾百元。所以說不僅自己要懂茶,而且要有認識的人。”
那天天和龍井茶打交道的茶農們,自己喝什么呢?呂丹楊給我的答案是:茶末子,就是碎茶。莫非是,外面賣的茶葉,茶農看不上,覺得口感太差,而自家產的茶葉,又舍不得喝,所以只好喝碎的?“不是,茶末子其實是最好喝的,最嫩的茶葉才會碎,一泡香味就出來了,唯一的缺點就是賣相不好。”
到楊梅嶺村之前,呂丹楊是完全不懂茶葉的,“現在很懂了,基本都能喝出來,有人本事好點,看看都看得出來,像茶葉老板就是看看就收茶葉的。更厲害的,手一摸都能摸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