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岡縣永田露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其鵬的7月實在忙碌,既要組織茶葉加工生產,還要不時招待前來選購茶葉的成渝客商。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茶廠每年銷往成渝地區3萬多公斤茶葉,能帶來近300萬元的綜合利潤。
另一邊,貴州國科鋅硒科技有限公司正依托鳳岡縣30多萬畝歐標茶園,精制成高附加值的鋅硒口服液、鋅硒顆粒劑、鋅硒礦泉水等產品,打造“鳳岡鋅硒”知名品牌。
鳳岡縣永安鎮茶農正在采茶
鳳岡山水孕育出的鋅硒有機茶葉是“生態綠色牌”貴州食品的一個縮影。從田間地頭走向生產車間,“走俏”消費市場的貴州綠色食品不一而足。
2019年底,貴州省委發出“大力推進特色食品工業發展,努力把貴州省打造成為全國綠色食品工業基地”行動令。今年以來,貴州緊扣新國發2號文件政策紅利,結合全省工業發展現狀和資源稟賦,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國綠色食品工業基地。
搶抓機遇,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求發展,以企業為主體,以產品為核心,堅持加工帶動,全國綠色食品工業基地建設穩步推進。
培育發展動能化比較優勢為發展勝勢
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塑造了貴州獨特的比較優勢,也賦予了貴州發展綠色食品工業的信心和底氣。
夏日炎炎,位于遵義新蒲新區的中國辣椒城交易區熱火朝天。一個滿是香辣氣息的角落里,辣椒經紀人李國均正忙著將早上從綏陽縣農戶家里買來的4萬斤艷江紅干辣椒卸貨。過一會兒,這批貨將全部打包發往成都和重慶。
工人在遵義市新蒲新區中國辣椒城將辣椒裝袋(2021年8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作為我國目前最重要的干辣椒集散地之一,中國辣椒城去年的干辣椒交易量總計28萬噸,交易額約53億元,帶動二級市場干辣椒交易量總計超過55萬噸,交易額約90億元。
“辣椒是遵義的優勢產業,更是我們優質生活的來源,對這個產業我有十足信心?!毕窭顕粯拥慕浖o人,中國辣椒城里有3000余名,他們看中的正是貴州高品質辣椒帶來的高收益。
在麻江縣明洋食品有限公司發酵車間內,上萬個老壇罐整齊排列。田間地頭中的優質辣椒、西紅柿歷經“時間洗禮”,將在老壇罐內轉化為暢銷市場的紅酸湯。
明洋食品董事長田其明有20余年從業經驗。談及產業“身價”倍增秘訣,他認為,“要保持‘這鍋湯’回味無窮,要創新用‘一條鏈’連接起四方?!蹦壳?,明洋食品旗下的“玉夢”牌酸湯系列產品銷售網絡已經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
麻江縣明洋食品有限公司玉夢酸湯釀造車間。麻江明洋食品供圖
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而今,這份比較優勢正朝著發展勝勢快速轉換。在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動和專班領銜推進下,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各項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
辣椒產生的帶動效應還在更多地方上演。從走出國門的老干媽,到數以萬計的辣椒加工廠,貴州是名副其實的全國辣椒制品第一大省,生產9大系列70多種產品,其中油辣椒制品占國內市場7成份額。
看準酸湯產業的企業豈止明洋食品一家。據統計,全省古法釀制酸湯企業已發展到百余家,亮歡寨、侗嘎佬、苗阿哥等一批酸湯企業不僅在貴州本地聲名鵲起,更陸續“登陸”長沙、杭州、重慶、武漢、北京等地。
立足資源稟賦培育增長力量,化比較優勢為發展勝勢,貴州綠色食品工業千帆競發勢如虹。
開拓發展空間“兩核、三帶、六區”格局初顯
產業集群發展既是區域競爭的需要,也是產業競爭的必然選擇。
去年6月,貴州省發布《貴州省“十四五”生態特色食品產業發展規劃》,為產業發展繪制了清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沿著“十四五”規劃的藍圖,《貴州省生態特色食品產業2022年行動計劃》循次而進。
從空間上看,貴州正聚焦全國綠色食品工業基地破題,布局“兩核、三帶、六區”,推進建設黔中、黔北食品精深加工核心區,布局黔東北部、西部、南部產地高效加工產業帶,打造赤水、碧江、金沙、西秀、威寧和盤州生態特色食品加工集中區。
目標所指,在于構建一個能夠實現規模效應、集聚效應的產業空間。
遵義市形成了“東茶西酒(竹)、中辣北菇蔬”的集群和錯位發展良好格局。茶葉、辣椒等優勢特色產品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茶葉去年出口量再創新高,占全省茶葉出口量的九成以上。
銅仁市聚焦抹茶產業,積極探索打造和推廣“印江茶企抱團模式”“抹茶產運銷一體化模式”。截至去年,全市投產茶園130余萬畝,規模以上茶葉企業達49戶,實現產值31億元。
黔西南州打造了“興仁薏仁米”“古方紅糖”“哆吉栗”“普安紅”等一批生態特色食品知名品牌?!岸呒酢卑謇跸盗挟a品產值去年達8700萬元。
實踐是最好的證明,產業發展不能靠“單打獨斗”。綠色食品產業集聚發展如火如荼的背后,是“四新”“四化”驅動下,貴州全力以赴建設綠色食品工業基地的有力行動。
創新發展路徑向規?;?、智能化、品牌化邁進
產業乘勢而起,創新研發能力將成為食品工業下一個風口。
起自福建、尋味貴州,成功入駐安順市西秀區的南山婆食品公司在酸湯領域實現了兩個“創新”。一是首家創新了酸湯標準化數智釀造、數智制造,破解了品質不穩定等難題。二是成功研發酸湯粉(面)、“酸湯宴”預制餐等系列產品,極大拓展了酸湯品類和運用場景。
南山婆集團生產車間里機械設備正在清洗原材料。(受訪者供圖)
“通過復制推廣標準化數智釀造、數智制造,貴州食品可以實現工業化、規?;?、品牌化發展。”南山婆董事長包愛明認為,受消費升級和政策利好影響,生態特色食品產業正迎來持續壯大升級的行業機遇,南山婆將在科研力度、項目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
而在前不久舉辦的“多彩創新意·黔禮進萬家”2022多彩貴州旅游商品大賽中,宏財集團刺力王2L原汁產品在960件參賽商品中突出重圍,喜獲金獎。
金獎背后,是宏財集團以科技攻關和科技創新引領刺梨產業的升級蝶變。牽頭旗下盤州刺梨產研中心完成一期工程建設,建成9條刺梨生產線,年產能達20萬噸。為做好刺梨的深加工、精加工,與多家高校和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研發刺梨系列產品50余項,申請專利93項、商標904項、申請版權40件。
過去,盤州市萬千農戶依靠刺梨種植脫貧增收。如今,推進高附加值產品發展,盤州刺梨產業成為推動六盤水市綠色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放眼當下,貴州積極創新發展路徑,綠色農產品向規?;?、智能化、品牌化邁進,推動“山珍”叫好又叫座。
(來源:貴州日報)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