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溪火青產于涇縣榔橋鎮涌溪村的珠茶,曾屬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起源于明朝,產于安徽省涇縣城東70公里涌溪山的楓坑、盤坑、石井坑灣頭山一帶。
涌溪火青在清代已是貢品。外形獨特美觀,顆粒細嫩重實,色澤墨綠瑩潤,銀毫密披。沖泡形似蘭花舒展,湯色杏黃明亮,清香馥郁,味濃甘爽,并有特殊清香。可沖泡4~5次,以第2~3次最好。為中國獨具特色的名茶。
其具有明目清心,止渴解暑、利尿解毒、提神消膩之功效。
歷史發展
據考證,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解放前夕曾一度生產停滯,新中國的成立,使涌溪火青茶重煥生機。
1955年開始恢復生產并迅速成名,當年將5公斤極品寄往北京,請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品嘗,國務院辦公廳為此專函鼓勵涌溪人民:“此茶很好,希再接再厲……”。周恩來總理送給原美國總統尼克松2.5公斤涌溪火青,泡給尼克松喝的時候尼克松問周總理這是什么茶?周總理回答他:落水沉。所以涌溪火青又有落水沉這個名稱。
1956年即形成批量,國家也開始掛牌收購,并定為送北京的禮茶。此后,涌溪火青也同時作為安徽名茶在香港等南洋市場銷售,得到國內外飲茶愛好者的普遍好評。1979年仲夏,鄧小平同志來到涇縣,品嘗了涌溪火青后稱贊道:“涌溪火青有黃山毛峰、西湖龍井之好,以后就喝此茶”。
20世紀80年代曾被稱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但是自1984年茶園分包到戶后,品質下降,到了90年代初期,隨著名優茶生產在全國各地轟轟烈烈興起,在省內外茶業專家和涌溪茶農共同努力下,不斷創新,實現了涌溪火青制作工藝的全程機械化,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產銷規模穩中有升。1998年,新工藝火青茶被農業部茶葉質量檢驗中心鑒定為“達到名茶品質水平”。
如今,涌溪火青已形成“特貢”“貢茶”“云霧爪”等十幾種系列產品,遠銷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