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民間斗茶會歷史悠久,但進入各地的茶葉博覽會或茶文化節,還是近兩年的事,旨在提高市民對茶葉QS認證的認識。而2006年以前的茶葉多數沒有QS認證,因此無緣現身斗茶會。對此,專家表示,雖然有些無奈,但更能體現斗茶會的公平和公正。因為根據QS的標準,評茶人可通過茶葉的內質和外形給茶葉打分。
酸香茶王奪得“茶王”
本月11日下午3時30分,“民間斗茶會”正式開始。由來自佛山、廣州、英德的三名國家級專家評茶,采用“明斗”方式,即全過程向公眾公開,茶葉資料、評語和得分公開,市民更可以現場試茶。
據評委之一、英德市茶葉局的陳杖洲博士介紹,晉級決賽的共有十款茶葉。對于不同的茶葉品種,專家按照不同的標準來評分。如對于普洱茶,評委以5克茶葉,150毫升的水沖泡5分鐘后,把茶湯從茶杯濾入茶碗中,觀察其湯色。
經過觀茶餅、茶葉、察湯色、聞茶香、試茶味、看葉底等評比步驟,聯隆茗茶的酸香茶王奪得“茶王”稱號,金豐茶業的金石軒“中國紅”和云南七仙山茶業的金芽圓茶分獲第二、第三名。
是佛山人認識茶的積累
作為本地茶商,聯隆茗茶的林先生對首屆茶文化節十分認同。“雖然只有短短5天,但文化節讓佛山茶文化上了一個臺階。佛山喝茶的人很多,茶葉的銷售量每年遞增,但檔次不高,市民對茶的認識也不深。茶文化節,讓茶商和市民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下面對面輕松接觸。”
陳杖洲博士認為,茶文化節的舉辦是佛山人對茶葉認識不斷積累的結果。因為只有認識達到一定程度,茶文化節才會應運而生。此次文化節,把佛山陶瓷、剪紙、武術、舞獅、繪畫等特色文化與茶文化相結合,甚是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