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時對父親吳覺農的認識僅限于知道他是個興趣廣泛的人,他教我踢足球、守球門、下象棋、打撲克、練書法等等。后來抗戰時期我在福建企山茶葉研究所認識了很多茶界老前輩,他們知道了父親熱愛茶葉事業,在那段歲月里,父親聯絡各方,廣招納賢,盡管環境艱苦但是氣氛融洽,整個企山茶葉研究所就像一個和睦的大家庭,這種感情一直持續至今。解放前我們去了上海,在我家成立了一個為解放前夕做準備的小型地下組織,經常有一些叔叔、阿姨到家里聚會,每每這時父親便讓我們幾個孩子到大門外的弄堂口巡視有無異常情況,因為受其感染故而我們也較早地加入了共產黨。解放后到了北京,那時正值50年代到80年代,我父親遇到了大好發展的時機,但也經歷了許多坎坷與無奈,但是他始終抱著積極向上的心態,這種精神也時常鼓舞著我們。
至于對父親更進一步的認識是在茶界慶祝他的誕辰時出版的《吳覺農選集》,那里有各方面對他的回憶、評價。尤其那本在他去世后經由整理他的日記而編寫的《吳覺農年譜》,在我們分頭整理完父親的日記以后,我才發現他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并且深深地為沒能早些認識到父親而內疚。
父親離世已有20多年了,但紀念他、緬懷他的活動還一直保持至今。我想,這就是他熱愛祖國、追求真理、為振興中華茶業奮斗一生的精神,他所提倡的“茶人精神”值得我們后人學習。令人欣慰的是,現在各省各縣的茶葉協會、茶葉學會、中國茶葉博物館、吳覺農茶學思想研究會、吳覺農紀念館等很多單位為了弘揚吳覺農茶學思想、茶學理論、茶人精神,紛紛舉辦各種各樣的茶文化宣傳活動以及建設吳覺農教育基金等活動。在大力發展、做大做強茶事業的過程中,讓“茶人精神”世代相傳。
作為后代,我們將盡全力支持上述的活動,并繼續搜集、整理父親生前的故事,做“茶人精神”的接班人。(作者系中國當代茶圣吳覺農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