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吃茶?這一發問與為什么要抽煙為什么要喝酒略有不同,因為茶并不是一種精神依賴品。如果僅僅為了滿足解渴的需要,白開水就很好,如孟子所說冬日飲湯,夏日飲水之類,很沒有必要先煽滾了湯再泡茶,繼而等茶葉將沉未沉之際以蓋碗刮吃。有一種說法是茶可以消食解膩,這一主張便有貴族化的傾向。在窮苦人看來,求一膩而不可得,焉有消解?所以窮厄之時,偶有一片大肥肉,在飯中擦來擦去,名其為“萬金(斤?)油”,就無須以茶來消融化解。貴族化和高雅這兩個語詞有時可以相互置換,其原因即在于它們的價位都可能較為昂貴。又有說茶可以清涼解暑,但我認為這并不是一個真實的理由,因為冬天也有人吃茶。
但上述說法顯然不能成為吃茶和高雅之間產生聯結的滿足條件,因為它們太過于工具化,相當于說讀《盧貢—馬卡爾家族》僅僅只是為了識字,精神上的收獲未見豐厚,行為過程也可能由此變得草率,缺乏高貴的氛圍,這樣就有了脫離本來目的之外的品茶。品茶當然要花費時間,不過我認為費時的真正目的則是為了在拖延中等待獲得盡可能多的關注和尊重,正如今天的人之于龍蝦、魚翅,絕無暗藏一角,絕無快速而沉默地獨自享用,必要張揚,必要拖延緩慢。行為已上升到了意識形態的高度,是一些信號、一些做派。當然這還不是高雅,高雅要求有些神秘,有些緊張,有些思想在思考,而且還要求付出足夠的代價。我看東瀛的茶道便是其極端之代表。不過茶道即使是觀看起來也深覺沉重不堪,費時巨多,禮儀繁復,只為一口茶而已,高雅固然,卻大有身心慘遭蹂躪之感。
所以追求雅必須有錢有閑,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當然,最重要的是還得有道具——要有“人”予以關注、知曉,否則,一切的高雅便全部喪失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