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茶與文人就有著不解之緣。飲茶的境界與文人雅士崇尚自然山水,恬然淡泊的生活情趣相對應。以茶雅志、以茶立德,無不體現了中國文士一種內在的道德實踐。文士茶的風格以靜雅為主。因而文人品茶不僅講究何時何處,還講究用茶、用水、用火、用炭,講究與何人共飲。這種種的講究其實只為一個目的,只為進入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
文士茶藝,起源于唐代的民間,經文人士大夫的參與和傳播,形成了一種文人茶道,它是茶道的精髓。唐代社會物欲橫流,很多人追求一種奢華的物質生活,當時有正義感的文人士大夫們,對這種奢華之風非常不屑,他們常聚在一起品茶、探討茶藝、博古論今、無所不談。茶道被文人視為一種陶冶心性、體悟人生、抒發降感的風雅之事,有獨酌自飲的清幽,也有集會聯誼的雅趣。
文士茶所用的茶具為青花梧桐潷盂、湯甌、泥壺。茶葉為“婺綠茗眉”、“靈巖劍峰”。水為廖公泉或廉泉之水。伴著悠然的絲竹之聲,身著羅裙的表演者款步上臺,溫文爾雅,端莊大方,就像是一位女才子。擺好茶具,開始焚香,拜祭茶圣陸羽。然后凈手、滌器、拭器,目口用白絹輕輕拭擦茶盞。接下來備茶、洗茶,沖泡時,采用高沖法,加之柔美的“鳳凰三點頭”,茶只注七成滿。奉茶之后,先要聞香、觀色,然后才慢啜細品。將文人雅士追求高雅、不流于俗套的意境恰到好處地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