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吧欧美-色吧五月婷婷-色吧亚洲欧美另类-色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茶文化 /  茶風茶俗 /  走進臺灣 探尋阿里山茶之道

走進臺灣 探尋阿里山茶之道

    阿里山位于臺灣嘉義縣,但實際上并不只是一座山,而是特定范圍的統稱,正確說法應是"阿里山區".一首《高山青》唱紅了阿里山風景區,尤其是大陸游客,常常對這里向往不已。同時,這里也是享譽兩岸的茶產區,所產的阿里山高山茶可說是臺灣高山茶的代表作。

    得天獨厚的茶區之道

    沿著阿里山公路進入阿里山區,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到大片大片的茶園,主要茶園分布在阿里山鄉、番路鄉、竹崎鄉、梅山鄉、大埔鄉。與茶園相輔相成的,是沿路一家接著一家的茶店,這也是阿里山高山茶銷售火熱的最好證明。

    甫進阿里山區,就能明顯感受到這里獨特的氣候環境:冷涼、濕潤,剛過中午就云霧籠罩,日照時間很短,而且晝夜溫差較大。

    "這樣的氣候特別適合種茶。"竹崎鄉石棹茶區珠露茶產銷班班長劉啟全告訴我們,生長于海拔800米以上的茶樹所采制的茶葉始可稱為高山茶。因為高山氣候特殊,導致茶樹芽葉中所含的苦澀成分降低,進而提高了"茶氨酸"及"可溶氮"等對甘味有貢獻的成分。日夜溫差大及長年午后云霧遮蔽的緣故,使得茶樹的生長過于緩慢,讓茶葉具有芽葉柔軟,葉肉厚實,果膠質含量高等優點。"所以我們的茶泡出來的滋味甘潤醇厚、香氣幽雅持久。"

    以質取勝的發展之道

    "其實就茶種來說,阿里山高山茶屬于烏龍茶,大陸也有,相似的地理氣候大陸也有,只不過我們在種植、品質控制上做得更好些。"茶農林仁燧一語道破阿里山高山茶成功的關鍵所在。他去年種植的烏龍茶在冬茶比賽中獲得頭等獎,一直嚴控茶品的他已經對得獎"司空見慣".

    臺灣人喝茶有個說法:春茶甜、夏茶苦、秋茶澀、冬茶香。追求品質的臺灣茶農有時為了讓茶樹能休養生息, 甚至不在夏季采收。"要知道,茶園一季能有數百萬新臺幣收入,如果不顧品質的話,一年收五季也可以。" 劉啟全說,為了保證質量,他們的茶嚴格要求全部人工采收,所有賣出的茶都印有對應茶農的聯系方式,"一旦老顧客發現品質有所下降,馬上意見就來了。"

    但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熱絡,大陸對臺灣茶的巨大需求使得不少茶商進口大陸和東南亞茶冒充阿里山高山茶。"我們的春茶比賽一結束,大陸的網上立刻就有賣的,包裝名字都一樣,珠露的商標在大陸也注冊了,但還是被仿得厲害。"劉啟全說石棹珠露茶種植面積只有80多公頃,產量并不大,幾乎島內就能消化完,很多老顧客不等上市就全包了。

    為了維護阿里山高山茶的品質,嘉義縣政府特別整合境內生產之茶葉,以DNA防偽標簽共同包裝建立品名,并推展分級定價制度,提高產業價值。在最大的阿里山茶產區梅山鄉我們就看到,經鄉農會認證的臺灣高山茶或比賽茶,全部會貼上防偽標簽,以供消費者參考。

    不斷創新的經營之道

    "現在我們的茶網上也可以買到,不過都是孩子們在經營網絡銷售。"林仁燧說,新興的網絡購物改變了以往客戶到茶店、茶廠買茶的方式,"網絡銷售成長得很快,可能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而同為種茶人的劉啟全卻針對阿里山日益增多的游客,開始向另一個方向進行發展,經營了一家以茶為主題的民宿。他在茶廠附近建起一棟別致的小樓--"茶云居".小樓面朝阿里山景區,推開窗戶就能看到層巒疊嶂、云山霧繞,環境格外優美。

    而在嘉義縣中埔鄉,我們見到另一位茶業者凃協宏,他的"茶王會會館"建在前往阿里山森林公園的路邊,集銷售、會客、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瞄準的就是慕名而來的大陸游客。"過去父輩們都是經營茶業,現在除了種好茶,更要將茶文化推廣出去。"凃協宏對茶業經營頗有心得,他的茶甚至已在臺灣"華航"的飛機上開賣。

    圍繞阿里山茶進行創新的還不僅這些。30年前臺灣人就成功改良培育出金萱茶,獲得頗高的市場認同。如今,臺灣茶業者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更好的培育技術、烘焙手法、衍生產品加工等等。在阿里山鄉,我們嘗到了口感甚佳的苦茶油;在梅山鄉,我們又見識了內容豐富的茶文化館……

    離開嘉義縣阿里山區時,想起一句讓人回味的廣告詞,"一滴入魂"--或許,這正是阿里山茶之道所追求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