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云南大地上的各民族,是茶葉最初滋養的對象,這個滋養的過程,是茶葉功效被云南各民族發現、認識、理解的過程。云南不僅是茶葉賴以繁衍和發展的母體,同時也是世界茶文化成長的最初搖籃。茶葉的功用,最初是用于祭祀,甚至有“無茶不祭”之說。滇南一帶少數民族聚居區,人們對茶葉的加工、沖泡的方式就極為類似,從中不難看出民族與民族之間以茶作為紐帶,彼此的影響與認同。茶葉生活必需品的流通,不僅密切了云南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也密切了云南各民族與省外它民族的交流。普洱緊壓茶的出現,實際上就是民族文化交流的一個結果。隨著元朝中央政府在云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結束了,內地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傳也到了云南邊地,其中當然也包括制作蒸青、炒青、曬青團茶和散茶的工藝。對于普洱茶而言,這是一次革命性的技術輸入,到了明代,當中原茶文化開始由團改散時,普洱茶的生產加工卻因為消費群體及運輸的方便,普洱茶的制茶工藝得到了更快和更為實際的發展。因此可以說,普洱茶實際上是民族文化交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