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家家團圓的日子,而各地又有著迥然不同的中秋民俗,光是茶產區福建省內就有大不同,這里來看看福州和閩南地區的中秋民俗。
茶產區 福州中秋民俗:在福州,中秋節又有“團圓節”之稱。福州中秋民俗對“圓”的意義特別重視,請月用圓幾,宴月用圓桌,點塔用燈籠,進香用香球,圓滿是福州人的理想。福州的中秋節,福州人備供品,燒紙衣,以祭祖先,并夜設家宴,飲酒賞月。據老福州人介紹,中秋節時,晚輩一般饋贈大月餅(即禮餅)給長輩,而長輩則饋贈小月餅給晚輩,并在節日內互表良好祝愿。此外,中秋“擺塔”也是早時福州小孩在節日里的一大玩樂。所謂“擺塔”,即農家兒拾瓦片,砌瓦塔,至夜以柴點燃,火光四照,盤詩賞月,互相娛樂。城內人們購泥塑或陶瓷的人物形象,有《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歷史人物,并有燭臺、花瓶、香爐等陳列展出,供人觀賞。而富貴人家則多在廳堂搭架“擺塔”,少則三層桌,多則十層桌,最高層擺泥塔或鐵塔,低層陳列一雙秧盆,青蔥吐綠,以示豐收。
盛行茶俗:福州人喜飲“明前花茶”,即以清明前的青綠茶與茉莉花合制的茶。這種茶福州人幾乎家家必備,但茶具則不似閩南那般講究,大杯小碗均可,喜大口喝。
茶產區 閩南地區中秋民俗:在閩南,尤其是在廈門,中秋節除了賞月、吃月餅外,還盛行一種獨特的“玩會餅博狀元”習俗。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屯兵廈門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兵士氣而發明的。傳下來就演變成了如今廈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博”并不是賭博的“博”,而是博一個好兆頭。而所謂中秋會餅以“會”計算,一般一“會”以四五人為宜。“會”餅模仿科舉制,設狀元餅一個、對堂(榜眼)餅二個、三紅(探花)餅四個、四進(進士)餅八個、二舉(舉人)餅16個、一秀(秀才)餅32個,象征古代四級科舉考試。
盛行茶俗:閩南人飲茶講究“水、火、茶具”三要素。茶具中的壺、杯、盤,或方或圓或扁,多式多款;水以泉水為佳,民間有“山泉泡茶碗碗甜”之說。火則以炭火為主,燒水至“三沸”再置于“蓋甌”中沖泡。在閩南,客人到來,主人必拿出“茶米”,泡出一小壺濃茶,待客多用安溪鐵觀音、毛蟹、梅占、黃旦、水仙等烏龍茶佳茗。閩南“茶道”除“飲”之外,還很講究“品”,品茶時要眼、鼻、口并用,色、香、味同辨。此外,閩南人還有飲早茶習慣。如,同安人喝早茶習慣配油條,而廈門人則以油條、炸棗、發粿、花生糕、貢糖等為“茶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