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港式飲茶,除了聯想到精致美味的點心外,也不能忽視「茶」的存在。 一開始,香港其實是先只有供應茶水的「茶寮」,來消費的就是一般普羅大眾,在工作時補充水份,或是提供行人歇腳止渴之用,并沒有供應點心。后來,小型的「茶居」及大型的「茶樓」慢慢形成,加入了各式點心,慢慢演化,具備正餐功能的茶樓就形成了。茶樓通常有兩層樓,樓下叫做「地廳」,茶資是三厘六,樓上叫做「樓座」,茶資是七厘,也形成一種貧富相對應的情況。到了現在,因為消費能力慢慢增加,不管是誰都能消費得起,也就沒有區分樓上樓下的必要了。后來香港茶樓愈來愈普遍,原來以茶為主角,只搭配一、二樣點心的型態,因為競爭太過激烈的原因,所以點心的形式也愈來愈多,后來就慢慢演變成以點心為主角了。
現在飲茶餐廳也有以酒樓稱呼的,這是因為餐廳通常不單單只有飲茶及點心,還兼賣粵菜、海鮮等,當然也供應酒類飲料,綜合經營下,自然也將餐廳名字改為「酒樓」了。不過,一般人上酒樓吃點心,大部分都是點壺熱茶,來達到去油膩的效果,尤其是普洱,更能消脂去膩,與酒類飲料相比,自然有效許多 茶的分類法 茶的分類法中,比較常用的有兩種,第一種是臺灣所使用的分類法,以茶葉的發酵程度來區分。另一種是大陸所使用的分類法,以茶葉沖泡后的茶汁顏色來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