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需茶葉。茶葉井非烏龍、能井之類,而選用作常獨特,在寧化,大都采用準山葉,光洗凈燜煮、發酵、然后曬乾貯藏,隨時取用。這種茶葉款的擂茶色如琥珀,甘味可口。
制作擂茶的擂缽,是以陶土燒制,口徑約1尺到2尺大小不一的缽頭,缽頭口大底小,缽內壁面斜斜地刻著一道道齒痕,以利擂持播爛茶葉、藥物之類。擂持是一段2尺來長的老茶樹干或老樟樹干,削得圓溜溜的,大小恰好能讓手提緊、沿擂缽內壁360度來回、有節奏的旋磨,直至將茶葉等物研成爛泥狀,加上幾粒鹽,再猛滾滾沸的開水,然后加蓋熱問 5-1O分鐘,一缽香氣沁人的擂茶即告制成。
擂茶的配料多種多樣,可以因寒暑不同或葷素各異加不同的佐料和藥物,但制作過程基本是一樣的。春夏濕熱,常用新鮮艾葉、薄荷葉;秋天風燥,多選金盞菊或白菊花、金銀花;冬天寒冷,便用桂皮、肉柱子、川芎等。據中醫驗證,從茶具有生津止渴、防風祛寒、開胃健脾、清熱解毒、清肝明目、潤膚美容、延年益壽之功效。在客家祖地石壁,每戶每天都制作普通擂茶一缽,勞作后回 來喝 上幾碗,一天的辛苫便煙消云散??腿诉h道而來,喝上一碗,便可提神醒腦,充饑益體。葷、素擂茶是石壁擂茶的特有品種。葷擂茶用冬季腌藏的生豬大油,拌佐料,加炒好的肉絲或小腸、煎豆腐、粉乾、香蔥等,泡入擂茶中;素的則用凈茶油拌佐料,然后加熟花生米、綠豆、糯米飯、地瓜粉條、粉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