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吧欧美-色吧五月婷婷-色吧亚洲欧美另类-色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茶文化 /  茶風茶俗 /  西躲高原上的茶文化

西躲高原上的茶文化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躲族作為一個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其飲食習俗別具風格,其中酥油茶便是躲民族特有的營養飲料,以其原料的營養性、制作方法的獨特性而著名遐邇。形成了別具特色的高原茶文化。

西躲高原上的茶文化,至少也有千年以上的歷史了。茶葉在唐以前亦稱“”,《爾雅·釋木篇》中說:“木,苦荼(茶)也。”躲語稱茶為“莢”,是當時漢語“”(茶樹)的譯音。茶葉具有消食、止渴、往膩等特殊的功能,對于缺氧、干燥和以肉食、酥油、糌粑為主食的青躲高原人來說,確實是不能一日無茶。

西躲高原本是不產茶的地區,史料記載,早在囊日松贊時期,吐蕃民間就開始嗜茶。把茶葉當作開胃、養身之藥由來已久。躲文史書《躲漢史集》關于茶葉在躲族地區出現的故事有如下記載:吐蕃王都松芒布杰得了一場重病,靜養之時,王宮屋頂的欄桿角上飛來一只以前沒有見過的美麗小鳥,口中銜著一根樹枝,枝上有幾片葉子,在屋頂上婉轉啼叫。國王派人查看,將小鳥銜來的樹枝取來放到臥榻上。國王發現這是一種以前沒有見過的樹枝,于是摘下樹葉放進口中品嘗其昧,覺得清香,加水煮沸,竟是上好飲料。于是派出眾大臣及百姓往尋找這種奇妙的樹,歷盡艱辛終于在漢地找到了,是為茶葉樹。從此,茶葉被引進躲區,并逐漸成為躲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

據躲族史料記載,西躲高原盛行飲茶之風,是從松贊干布時期與唐朝之間的茶馬貿易開始的。躲族在唐代已經獲得很多中華內地的名茶。松贊干布同一西躲,迎娶尼泊爾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后,西躲的貿易貿易興盛起來,而茶馬貿易成為吐蕃與唐朝的主要貿易。唐高宗時“縑馬交易”、唐玄宗赤嶺的“通商換馬”開始了唐朝與吐蕃茶馬市場之端,用良馬和唐朝換茶。對此,唐朝專門成立了“茶馬司”,負責與吐蕃之間的茶馬貿易。公元743年,唐蕃會盟,立碑于“赤嶺”(今青海湖東面的日月山),建立了“茶馬通商”。為了交換茶葉,吐蕃曾派專人經營躲、漢茶葉貿易,稱為“漢地五商茶”。史籍有關于吐蕃王室儲存漢地各種名茶的記載。在躲文的《漢躲史集》中,有兩章(《茶葉和碗在吐蕃出現的故事》、《茶葉的種類》)專門先容茶是如何從漢地傳進吐蕃的情況。書中寫道:“對于飲茶最為精通的是漢族的和尚,此后噶米王(即赤松德贊)向和尚學會了烹茶,米札袞布向噶米王學會了烹茶。這以后依次傳了下來。”鑒別漢地茶葉好壞的知識篇為《甘露之?!贰_@說明隨著茶葉傳進西躲,茶文化也隨之在西躲廣為傳播。茶葉一經傳進西躲,它所具有的助消化、解油膩的特殊功能,使之成為肉食乳飲的躲民族的飲食必須品,上至王公朱紫,下至百姓百姓,飲茶成風,嗜茶成性,紛紛竟相爭求。于是,系于兩地之間的茶馬古道也應運而生。

宋朝時開辟了多條通往躲區的“邊茶古道”,相繼在雅州(今四川雅安市)、黎州(四川漢源縣)、調門(四川天全縣)等地設立“茶馬通商”,從而開辟了由川西經甘孜、昌都至烏斯躲的茶道。這條古茶道行程5000公里。當時雅州曾規定:吐蕃一匹上等馬可換茶葉120公斤;一匹中等馬可換茶葉80公斤;一匹下等馬可換茶葉40公斤。元、明、清三朝都先后在拉薩、薩迦、日喀則、江孜、墨竹工卡、拉孜、昂仁等地設立過“茶馬司”,治理茶馬通商貿易。據記載,明初茶貴馬賤,每匹馬可換茶50多公斤;明末茶賤馬貴,每匹馬可換茶250多公斤。***時期,通過川躲、滇躲貿易,輸到西躲的茶葉量更大,據1941年統計,每年從康定輸到拉薩一帶的茶葉就達20多萬包;從云南輸到西躲的茶葉約2.6萬多包。這種“茶馬通商”不但成為躲漢經濟的干渠,而且促進了西躲民間貿易的發展。后來,茶馬貿易又擴大到私商交易,有不少四川、云南茶商將茶販運到西躲,利獲數倍,形成了蜿蜒于中國西南部橫斷山脈腹地、喜馬拉雅崇山峻嶺中的茶馬古道。漢地與躲地之間的茶馬貿易,以及中原地區形成的高雅的茶文化,對西躲高原茶文化的形成,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西躲飲茶日益成風。久而久之,一種新型的、具有西躲民族特色的酥油茶文化逐漸形成,飲酥油茶也日益成為躲族老百姓的日常必須。

在西躲高原這種帶有草原風味、具有獨特躲民族特色的酥油茶文化,一千多年來,已深進到躲族人民的社會風俗、社會禮節和生活藝術各個方面,從茶禮、茶具、烹茶方式和飲茶習俗等形成了西躲高原茶文化的特色。喝茶是躲族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蛠砭床?,是躲族茶俗中最主要的內容,反映出他們日常生活的恭敬、和睦、祥和的氣氛。

在西躲,躲族喝的茶可分為酥油茶、甜茶、清茶,其制作方法各不相同。而躲族最喜歡喝的是從吐蕃時期就己開始流傳的酥油茶。酥油茶的制作本身就具有豐富的工藝色彩。酥油茶的制作方法是:以產于四川、云南的青磚茶作原料,先把磚茶熬煮成濃濃的茶汁(莢沽),濾出茶葉,倒進茶罐,放在一旁待用。做茶時,取適量的濃茶汁加一定比例的水和鹽,倒進“董莫”(酥油茶桶),加進酥油,再用力將“甲羅”(打酥油茶用的棍子)上下往返攪動,待水乳交融便成了可口的酥油茶。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進步、電力走進高原人家,不少人都使用電動攪拌機打酥油茶,使這一傳統的飲食習俗被賦予現代的操縱方式。

在西躲,喝茶的茶具也十分考究,喝茶的茶碗有瓷碗“噶吁”、 銀碗“俄波”、玉碗“央池”、木碗“星潑”等。按躲族傳統,民間一般人使用得最多的是木碗,這種木碗一般用樺木、雜木雕琢而成。用木碗喝酥油茶具有不燙嘴、喝茶香、攜帶方便等特點。

酥油茶中的酥油營養價值很高,一千多年前,躲醫學家宇妥·云丹貢布在他所著的《四部醫典》中就論述了酥油對人體的營養作用,“新鮮酥油涼而能強筋,能生澤力又除赤巴熱”,即是說新鮮酥油潤澤氣血,精神抖擻,使皮膚不粗裂,還能治療粘液及發熱性疾病。以為酥油可“益智增熱力”,“千般效用延年稱上品”,“可促進人的體力及延長壽命”,“人們日常飲食靠油類,體內供熱內臟可潔凈。體質即補氣力容顏添,五官堅固長壽到百年”。躲醫學以為,在高冷缺氧環境下多喝酥油茶能增強體質,還可使***增多,滋潤腸胃,和脾溫中,潤澤氣色,精神抖擻。酥油茶能產生很高的熱量,喝后能御冷,是很適合高冷地區的一種飲料。酥油茶里的茶汁很濃,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腦、防止動脈硬化、抗老防衰、抗癌等的作用。茶中的芳香物質,還能溶解脂肪,幫助消化,尤其是生活在西躲高原牧區的躲民,缺少新鮮蔬菜和水果,主食牛、羊肉。由于缺氧,高冷地區的人排尿量要比平原地區人的排尿量多一倍,因此,他們只有靠飲茶來維持體內水分的平衡和正常的代謝,并且飲茶可以補充缺乏的維生素。牛羊肉屬于酸性食品,經人體消化后會產生一定量的氫離子,它會使人體血液偏酸性,出現胃酸過多、便秘、疲憊等癥狀,大量飲茶后,在人體內可產生一定量的氫氧根離子,這能使人體內的酸堿維持平衡。所以,躲族人民將酥油與茶同飲,為自己提供了一種簡便有效的防病保健法。

在西躲高原的茶文化中,還有奶茶。奶茶有兩種,一種是茶水燒開后直接加牛奶放鹽(或者不放);另有一種在拉薩等城鎮最為盛行,由于要加糖,所以人們稱之為甜茶。這種茶必須用紅茶熬汁,再加進牛奶、白糖,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據說甜茶傳進西躲已有百余年的歷史。拉薩人最早品嘗甜茶應該是在穿梭于西躲、尼泊爾、印度的伊斯蘭商人那里。之后,這種飲品很快得到了拉薩貴族們的喜歡,有的上層家庭甚至專門從尼泊爾、印度請來廚師,這些廚師在制作西式菜肴的過程中,也有制作甜茶的功夫。于是,甜茶以更快的速度進進拉薩上層家庭,成了必須品和待客飲品。到上個世紀20年代,拉薩街上出現了甜茶館。有資格進進甜茶館的只是那些貴族、商人和有錢人。做甜茶,女人比男人更熟練些,幾乎每個拉薩婦女都會做甜茶。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之前,甜茶館一直是女人的禁地,假如誰家的女人往了甜茶館不但會很快傳遍全城而且會在頃刻之間留下輕浮女人的污名,連累家人。固然10年后各式茶園遍布拉薩各處,但甜茶館依舊生意興隆。如今轉經的老人會進往喝上幾杯,遠來朝圣的男男女女會在那兒休息一下或就著甜茶吃上一些從家鄉帶來的干饃或別的食品,還有那些同樣要往茶園的人們,對他們來說甜茶館依舊是原來的甜茶館,甜茶館依舊是新聞發布中心。

在農牧區,一般躲族的早點喜歡吃“強木都”。吃法是先在碗里放上少量糌粑、干酪粉(細奶渣)和酥油,再倒上茶水,茶水喝完后,將糌粑用勺攪著吃。躲族一天到晚離不開茶,一般早上更要喝茶。假如在農牧區,你可見到幾乎每個躲族家庭都有火缽,上面經常煨著一壺清茶。有條件的家庭早茶必須是酥油茶,到中午以后就喝清茶了。躲族民間對喝茶也十分講究,喝茶時不能作響,而要輕啜慢飲,喝茶發出聲響被當成缺少修養的表現。

在西躲民間,躲族把敬茶作為遠別的一種重要禮節,祝愿親朋好友一路平安。村口、車站、機場,經??梢砸姷剿托械娜藗儽持M酥油茶或甜茶的熱水瓶,為親友送行;小孩生下來的第二天(女孩是第四天),親朋好友也要帶上酥油茶為之祝賀;到醫院里往探看病人,帶上一瓶濃濃的酥油茶或甜茶,病人會感到莫大的安慰。

在西躲,不管是在農區、牧區,還是在城鎮,無論是遠方來客,還是常住的友人,一踏進主人家門,首先端出的是香噴噴的酥油茶,主人雙手捧上,恭敬地請你喝一杯,接著再冷喧議事。請喝茶是躲族人民好客的表示。

在西躲高原形成的以酥油茶、甜茶為主體的多姿多彩的茶文化,把茶的內涵發展到了極致,共同構成中華茶文化的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