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古時代開始,我們的祖先發現茶葉可作藥用,便大量采摘野生茶葉,正如《茶經》所寫,用“伐而掇之”的手段,致使野生茶樹逐漸減少。此后,大量的消費,促進了茶業的發展。生活的現實告訴人們,象其它農作物一樣,茶樹也應當經過人工栽培,才能滿足對茶葉需要量的日益增長,有人開始對茶樹進行研究,又隨著人們知識的積累,漸漸出現了人工培植的茶園,蒙山茶園就是一例。
四川雅安附近的蒙山,既不象二郎山那樣險峻,也不如峨嵋山雄奇;既不見幽深的峽谷:也不生嶙峋的怪石。沿著棧道的石級舉步而上,放眼望去,云蒸霞蔚之中,遠近盡是翠綠的茶園,登臨山頂,立刻會被古樸、肅意的氣氛所感染:白果樹蔽白參天,古蒙井泉印滿蒼苔,從那牌坊和坍塌的古廟遺址可以看出,千百年前,這里也是佛徒滿門,香火鼎盛之地。
最引人注目的古跡,要屬蒙山五峰之間的一處斑剝古老的石欄,石欄呈正方形,維護著不足三十平方米的肥土沃壤。相傳西漢未年,甘露寺的禪師姓吳名理直,曾在石欄內栽植七棵茶樹,被人們認為是仙茶,樹高一尺左右,來制成茶,飲之能治宿疾。于是,蒙山茶遠近馳名。后來,因其品質優異,被列為向皇帝進貢的貢茶,專門建立了御茶園,據說,采摘仙茶,儀式隆重?!澳昴耆~共周大轉”,每年只采三百六十片芽葉,先在新釜中翻炒,后經炭火焙干,貯存在兩個銀瓶內,進貢京都,為皇帝祭天祭祖之用。有人稱它為“人間第一茶”?!皸钭咏乃缮巾斏喜琛?,至今仍被人們稱為雙絕,眾多大小茶館,寫成對聯,以便招徠茶客。如今,仙茶雖無從查考,可是石欄仍在,成為歷史的佐證。由此可以推論,遠在西漢以前,蒙山一帶,已經出現人工栽培的茶園,該山僧人于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立碑記蒙山植茶史“……靈茗之種植于主峰之中,高不盈尺,……廻異尋?!?;“蒙山有茶,受靈氣之精,其茶芳香?!笔两袢源妫蔀楹笕丝疾觳枞~栽培史的珍貴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