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吧欧美-色吧五月婷婷-色吧亚洲欧美另类-色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茶文化 /  茶源茶史 /  唐代的茶政管理

唐代的茶政管理

茶政是指行政管理的政策和措施,也可以說是茶葉經營的立怯。我國的稅茶、榷茶、貢茶、茶馬市制度均始自唐代。從茶法也可以窺視唐代茶葉商品經濟的發達了。

初唐執行“去奢省費”勤儉建國的方針,政府全年開支不到三百萬,中宗登基之后,漸興奢侈之風。玄宗后期,政府開支每年竟達一、二千萬。賜安祿山宅第,令不限財力,務求壯麗,以上銀為廚具。安史之亂,軍費開支浩繁,而且藩鎮割據,截留中央稅賦。致使中唐時期出現了財政危機。到肅宗時,兵災歲歉,財政更加空虛,到德宗年問,已十分枯竭。而中唐茶葉生產發展很快,購銷兩旺,“山澤以成市,商賈以起家”。在這種形勢下,李唐帝國為了增加財政收入,開始制定茶葉經濟法規,且歷代沿襲下去,成為定制。

稅茶: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戶部侍郎趙贊為充盈國庫,贍濟軍費,建議竹、木、茶、漆皆征10%的稅。當時是作為權宜之計,所以至興元元年(784年)下令停征。把稅茶法規固定下來是貞元九年(793年)正月的事。鹽鐵使張滂因賦稅不足,國用匱乏,在產茶州及交通要塞,委派鹽鐵度支巡院設置茶場,由主管官吏分三等定價,每十稅一,自此稅茶在我國歷史上宣告正式建立,年得錢40萬貫,一律解送中央,由朝廷直接掌握,成為國家財政重要支往。州縣看到中央征收稅茶,他巧立名目,投立關卡,敲詐勒索,對正常的茶葉販賣破壞性很大。

自武宗起開始禁緝私茶,文宗開成五年(840年)規定:“納錢決杖之法”:茶農私賣10斤至100斤,納錢100文,決脊杖20下;至300斤,決脊杖50下,錢如上數。三犯之后,“委本州收管,重動徭役”。商人私販,從10斤至300斤,決脊杖15下,“其茶并隨身物沒納,給糾告及捕捉……送本州收管,使別營生。再犯不同多少,準汝處分,三百斤以上即是恣行兇狡”。宣宗大中(847-859年)年間,鹽鐵轉運使裴休立“茶法十二條”,禁止各州層層設卡,并取締私茶,保障了合法茶商的利益,使“商旅既安,課利自厚”。但禁令殘酷,販賣三次,每次滿三百斤,論死。結幫長途販運者,不論多少,一律處死。茶農私販100斤以上,杖脊。犯三次處以重役,毀棄茶園者,以鹽法論處,大大強化了茶法。因此“天下稅茶倍增貞元矣”。突破年收稅80萬貫,“鹽茶之利溥于丁田”。

榷茶:這方面的內容見《榷茶制度》一文。

貢茶:貢茶起源于周武王,但那時只是萌芽狀態,僅是部落向王室敬獻的禮品,尚未形成制度。唐代貢茶制度有兩種, 種是官焙制,已如前述,一種是定額上貢制,計有包括紫筍茶在內的十六個州(郡).這是國家級貢茶,地方官吏也自行制定貢額,中飽私囊,所以其數量當不在少。

貢茶是赤裸裸的掠奪,加重了茶農的負擔。其特征是產品直接供朝廷使用,不是商品化生產。它繞過商業流通渠道,縮小了商業經營的范圍,是抑商政策的重要支柱,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但貢茶制作精良,產品質量優異,這就推動了技術進步。同時對增進地區聯誼,發展驛道交通,客觀上也起了推動的作用。

馬市茶:也起源于唐代。安祿山反唐時,回紇曾兩次派兵助唐平亂,為酬謝回紇軍援,至德二年(757年).唐送回紇絹二萬匹,回紇則贈唐駿馬二萬匹,換回茶和絲,自銷之外,運往中亞地區銷售,對回紇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從此,我國封建社會確立了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茶馬互市政策,宋、明時期也有所發展,,成為封建國家一項邊陲要政。

在唐代,農產品商業化進程并不顯著,事實上直接連銷國內外市場主要只有絲綢、陶器和茶,所以茶的商業化進程十分典型,商品經濟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