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藝文作品的形式多樣,內容豐贍,歷數千年而積累 下來的作品,已成為當今研究茶史的絕好材料。如早于陸羽 《茶經》的一封唐人信札,可以毫不費勁地推翻“自陸羽著《茶 經》,‘荼’始減一畫而成‘茶’ ”的傳統觀點;再如漢代印章藝 術中“荼”字的出現,可以證明“荼”字的簡化并非始于唐代; 李白的一首《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并序》詩,為第一 首詠名茶之詩,有人認為是曬青綠茶的最早記錄,通過詩中 所描述的制法、品質、出處、功用,可以恢復這一唐代名茶的 生產;劉禹錫的《西山蘭若試茶歌》中“自傍芳叢摘鷹嘴”,“斯 須炒成滿室香”等句,成為炒青綠茶始于唐代的有力佐證;從 一些“斗茶圖”、“烹茶圖”中,可以真切地看到當時的茶飲器 具和方法等。因而,在茶史研究中,引用茶葉藝文中的有關內 容作為論證觀點的材料是一種普遍現象,這充分體現出茶葉 藝文在茶史研究中的“資料庫”作用及其重要的學術價值。